上九陂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西北部,面积约14.1平方千米,下辖8个合作社,户籍人口1446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村庄四周群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75%,上九陂村凭借旖旎秀丽的山水风光,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湿地公园等,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是粤港澳大湾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上九陂村党总支围绕增城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目标,积极探索“1+5+N”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模式(即1个党建引领,5项措施推进,N个窗口服务),扎实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动绿美乡村建设,坚持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产业,着力打造“上九陂湾区民宿第一村”。
上九陂村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该村抢抓乡村旅游的新风口,建立“一村一策”发展机制,制定《派潭镇上九陂村“一村一策”实施方案》,确定了短中长期发展目标,涵盖三大方面、15项重点任务和41个具体事项。成立工作专班;同时建立“镇分管领导—包村负责人—村两委干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编制“百千万工程”村级项目库。截至目前,入库项目共12个,计划投资2.5亿元。

上九陂村扎实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成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图为上九陂村一角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位于增城区派潭镇的上九陂村,碧色湖泊清澈如镜,映照着群山峻岭,远眺高山是飞流直下的白水仙瀑,山下则是良田屋舍,鲜花掩映,黄墙黛瓦,初夏时节的上九陂村更是怡人。
这是上九陂村扎实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成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上九陂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村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提高了村民的生活便利度。同时,村庄还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卫生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健康需求。
不仅完成文化共享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道路黑底化建设全面推进,获评广东省“最美庭院”家庭示范户1户。此外,该村还在发展“夜经济”,完成农房风貌提升40栋,建成岭南特色骑楼商业街区。
为提升人居环境,该村争取乡村振兴战略财政资金投入到全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高质量建成石马龙湿地公园碧道4.4平方千米,助推绿美上九陂生态建设。
“四小园”是扮靓农村的重要抓手,上九陂村将“四小园”示范区建设纳入“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之一,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在自家房前屋后合理规划“四小园”建设,引导、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四小园”建设中。
如今的上九陂村,青山翠拥、碧水环绕,在新建的小公园里,村民、游客闲聊家常、漫步健身,欢声笑语久久环绕其中,越来越多村民切身享受到“出门进园”宜居环境的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无限的,上九陂村除了推进四小园建设,不少村民主动对庭院进行美化,栽花种树放秋千,家家户户都按照自己的审美扮靓自家庭院。“我们的村子越来越美了,还有个村民家获得了广东省‘最美庭院’家庭示范户。”上九陂村党总支书记潘振辉介绍。
写好绿美乡村大文章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派潭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就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呵护好生态环境,这是我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经验逻辑,今后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潘振辉边走在刚植下水杉树的石马龙湿地公园边介绍村子的绿色发展之路。

派潭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矿坑湖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增城绿美经济示范区。图为森林海度假区一角
21世纪以来,派潭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恢复白水寨瀑布景观、推动矿坑湖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增城绿美经济示范区。
去上九陂村,森林海旅游度假区是最热景点之一。其中,森林海嬉水乐园是游客必去的“打卡点”,碧蓝的天阳湖,细软的沙滩,抓鱼摸虾区、超长水上过山车等亲水设施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一片欢声笑语的嬉水乐园,其前身竟是一个废弃采石坑,因过度开采带来的是“下一场暴雨脱一层皮,发一回山洪满地泥”的生态“伤痕”。
上九陂村“破局”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当地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引入广东省森海投资控股集团参与废弃采石坑综合修复利用。该公司于2014年投资建设,对废弃矿坑进行了14项生态系统修复,最终实现地质灾害零风险,生态群落100%覆盖。
2023年,森林海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实现营业额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500余人,其中本地劳动力有800多人。如今,森林海旅游度假区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依靠矿山“吃饭”的无奈选择,也达到政府不用投钱、企业投资赚钱、石场复绿自然生态改善的多赢结果。
随着生态的不断修复,上九陂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接下来,该村将依托生态资源,全力支持白水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森林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打造湾区民宿第一村
“在村里散步,随便遇到一位路人可能就是一名民宿老板。”潘振辉说,目前村内有星级标准温泉酒店3家、民宿57家、农家乐21家,年接待旅游人数超200万人次。
作为天然氧吧,上九陂村已然成为大湾区的后花园,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甚至有不少退休老人选择在当地常住养老,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村中有志青年回流。
“在外务工压力很大,家乡环境好了,再也不是小时候见到的那种泥巴路,游客多了机会也多,回来创业收入也很可观。更重要的是家乡的生活节奏慢,这种松弛感给人的感受是生活品质提高不少。”上九陂村村民李锦全对家乡的变化及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巨大需求下,刺激了当地民宿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提质升级,上九陂村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上九陂村发展规划》,一方面引导村民利用自有房屋或闲置房屋发展民宿产业,通过改造装修、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打造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宿;另一方面则是引导民宿品质化发展。
“阅季民宿是我们村第一个注重品质服务的民宿,这不仅给我们提升民宿品质打了个样,同时也为我们打造‘湾区民宿第一村’添砖加瓦。”潘振辉介绍,目前,上九陂村的民宿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村庄内拥有多家星级温泉酒店、民宿和农家乐等旅游接待设施,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这些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民宿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上九陂村注重引入外部资本和人才,与旅游企业、民宿平台等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民宿产业的提质增效。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村庄的民宿产业逐渐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同时,村庄还积极推广民宿文化,举办民宿节、民宿论坛等活动,提升了民宿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上九陂村将继续发挥旅游资源和民宿产业的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和民宿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村庄还将积极探索新的旅游业态和商业模式,打造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
编辑:木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