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一村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从2020年的9.15万元,到2022年28万元,再到2023年突破500万元(由锦一村经济联社100%控股的广州从化锦一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性收入),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一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增长,增长超50倍。
该村还先后获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州市美丽乡村、从化区新时期乡村头雁“一抓双促”赛龙夺锦计划示范村等称号。
锦一村位于从化区中部,距城区12公里,总面积1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300人,常住人口1700人。村内以丘陵地势为主,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超过80%,林地总面积高达14000多亩,村内还有一条长达8公里的锦洞河经过,生态资源十分丰富。
“其实锦一村和从化区很多乡村一样,都是普通的农业村,并没有太多的突出优势。但经过三年的发展,集体经济收入能得到如此之大的改变,我认为关键在‘人’。首先是头雁,如今锦一村拥有强有力的支部以及集体经济公司。其次,还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很重要,让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村民一同参与乡村的建设。”从化区江埔街党工委委员王琦说。
锦一村究竟用了哪些“妙招”能从一条普通的农业小村,成为如今乡村产业、文化、组织、生态全面振兴的美丽乡村?
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龙头”
从2021年开始,锦一村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而建立集体经济公司是锦一村开启发展之旅的第一步。锦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润财介绍,该村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模式,成立广州从化锦一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由锦一经济联合社100%持股,运营收益归村集体所有。
公司在组织架构上,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法人代表,村委干部兼任员工,聘请本地村民参与运营,人员队伍由一开始的2人扩员至37人,同时结合本村实际需求,增设化肥农药购销部、农产品展示中心等助农惠农业务板块,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有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机融合。
有了集体经济公司作为基础,就能集全村之力打造好特色产业品牌。荔枝、黄皮、龙眼、西洋菜、柿子……锦一村拥有众多特色农产品。但过去,由于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产品是“好在深村人不知”。因此,锦一村开始发展直播电商,用直播的方式把消费者带到田头,直观地了解当地农产品,增加销售量。如今,集体经济公司宣传组经常拍摄短视频,与村民互动,展示村中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农产品。
有了直播电商的流量,锦一村通过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变“资源基础”为“经济优势”。锦一村注册并培育“锦壹农心”特色品牌,统一以“锦壹农心”为商标,统筹销售锦一村农产品。该村还建设展销交易厅,建立农产品线上线下流通体系,提供农产品线下代收购、网上代销售、物流代收代发等服务。2023年荔枝销售期间,锦一村在15天内销售荔枝20吨,经营收入实现120万元(含代寄物流收入)。
除此以外,锦一村依托山林水田资源,打造集农产品生产、生态保护、科技示范、观赏游乐于一体的大型农场,开发锦洞西洋菜、玉米、竹荪种植基地和马岗鹅养殖场,创建“锦洞西洋菜”等多个农产品品牌。
黄润财表示,锦一村深挖“一村一品”,通过品牌赋能,不仅增强了本村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大大提升农产品销量,也带动了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锦一村在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上,找准了三个关键字:“土”,积极挖掘整合村内千亩农田、万亩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契合本地气候、水源、土壤条件的种养业,在土地托管的基础上统一培育荔枝、红柿等优质适销农产品品种,充分保障了农产品质量;“特”,注重突出地域特色,深度开发“锦洞西洋菜”“锦洞马岗鹅”等多个自有品牌,积极做优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努力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开展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初深加工等业务,依托电商平台、冷链物流等方式拓宽本村农产品销路,创响“锦壹农心”品牌,进一步发展休闲度假游、农业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实现了农旅互促的联动效应。
村民王锐波对锦一村农旅发展深有感受。他说,如今星期六、星期天还有其他节假日都有很多人来到村中游玩,这不但带动了村中的旅游业、饮食业,还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一些游客来游玩时,也会注意到我们的农产品品牌,因此就直接买回家。如果他们吃过后还想光顾,还会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大大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
另外,集体经济公司能够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对接,还能解决小生产与市场难以对接的问题,促进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地、劳动力、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整合,并且能够灵活统筹整合村集体各类资产资源,进行统一运营与开发。例如,集体经济公司能统一流转村民土地以及闲置房屋。该村鼓励村民将闲置土地和房屋统一交由村企业托管,由村企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利用,逐步形成对闲置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利用,破解农民不愿流转、低效经营的困局。目前,锦一村已整合托管土地162.844亩、房屋10多栋、林地4000亩,流转土地56.63亩、房屋1栋。

锦一村一角
多渠道、多方式带动乡村振兴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锦一村还在加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锦一村坚持强化党组织建设,打造团结干事的党支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以村党总支书记为代表的全村党员干部,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时时处处争当模范先锋。
目前,村党员积极开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行动,原则上村书记至少结对帮带10户村民致富,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10户村民致富,所带动村民纯收入明显高于本村收入。同时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干部对自身一切从严要求,为群众始终真心诚意地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提供便利服务等系列实事、好事,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全力支持。特别是老支部书记退下之后,仍然继续担任委员,继续开展传帮带工作,作出了良好的榜样。
“我一直说‘人’的改变是关键,锦一村对人员的培养非常重视,一直强化队伍建设,变‘寥寥无几’为‘众木成林’。”王琦说,要广泛发掘“同路人”。以新一届党总支班子为基础,按照“能人入党治村”的工作思路,通过经济社推举、村民自荐等方式,从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农民中选出乡村振兴合伙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锦一村精心培育“新农人”,以乡村振兴合伙人为主体,创造机会组织开展电商村级服务站、农产品市场营销、仓储物流管理等技能培训,培训了近10名擅长直播带货、短视频拍摄、网店运营的实用型人才,努力破解制约农产品品牌建设、电商人才培育、农产品销售的问题,为村集体企业创建积蓄“人才池”。该村也真诚打动“投资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开诚布公地宣传创建村集体公司的经营思路,多渠道动员党员、新乡贤代表“走家串户”做思想工作,广泛达成问题共识、策略共识、行动共识。2021年春节期间,多名乡贤主动出资20万元,用以支持创建村集体公司。
锦一村在发展方面更要争取多方支持,让“单打独斗”变为“合作共赢”。王琦介绍,为解决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锦一村加强与工商银行合作,创建信用村,获得专项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用以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成功缓解公司启动营运资金难题。同时,普惠金融的推广让锦一村村民无需任何抵押便能以较低的利率获得30万元至50万元的授信支持,成功为村内3个农户带来了合计100万元的专项扶持贷款,切实减轻农户融资压力,为村民搭建“致富桥”。
锦一村开展结对共建。与广州市联通公司、从化联通公司等多个党支部达成结对共建协议,争取各部门支持锦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例如,结对的广州市联通党委赞助支持村集体经济公司开通荔枝直播助农线路,先后共投入10余万元。此外,还与邮政、顺丰等企业达成共建,均获得了较低折扣的快递物流费用套餐,有力支持了农产品电商销售。该村还创设实践基地。先后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等高校合作,充分发挥院校智力资源,分别在锦一设立乡村旅游实践基地、农村电商直播基地,直接指导帮扶锦一农业公司业务开展。
说到未来的规划,黄润财对于锦一村的发展充满信心。锦一村会积极融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目前锦一村的生态绿是绿,但不够美,我们计划对村内5000亩林地中林相杂乱的残次林以及弃耕弃管的果园林,进行分级、分类、分期的改造,逐步打造多彩森林、森林徒步道、消防通道,形成和谐共生的绿美生态网络,为后续带动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提供保障,打造锦一生态旅游圈。我们还希望锦一村可以挖掘100个旅游点,让市民来到后,既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体会乡村吃住行的便利,以优美生态环境拉动旅游消费,努力打造‘淡季也旺,旺季更旺’的乡村旅游业态。”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第一卷
编辑:木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