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产业升级的田间地头,到绿美博罗的山川河流;从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到三产融合的深度推进,博罗县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图为玄碧湖(大洞水库)环湖绿道
博罗县,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东部、惠州市北部,其地理位置优越,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要塞,也是深莞惠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北的关键节点。
自2023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博罗县高度重视。从产业升级的田间地头,到绿美博罗的山川河流;从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到三产融合的深度推进,博罗县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在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中获评创先类县(市)优秀等次。2024年上半年,博罗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43亿元,增长4.3%;先后获评全国百强县、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
科技赋能夯实产业家底
实现高质量发展,落脚点还是在产业。坚持制造业当家,如何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争先进位?博罗县将科技赋能作为破题关键一招。2024年,博罗紧紧抓住“百千万工程”这一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成长为千亿级高质量发展强县,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2024年1—6月,博罗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0.43亿元,同比增长4.3%。农业总产值71.25亿元,增长2.7%。
工业产业方面,博罗县锚定建设“4+2+N”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做强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储能、生命健康等产业,打造欣旺达新能源、南亚电子、大金空调、罗巴克饮料等一批10亿、50亿、100亿级企业。
众多龙头产业聚集,得益于博罗县不断强化产业链招商。当前,该县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建立“总链长+链长+链主+链长办”工作体系,已规划9条重点产业链。
接下来,博罗将进一步狠抓“链长制”落实,从食品产业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链长制”加力提速。聚焦“一链一策”,强化产业链招商,制定重点产业链培育机制,全力支持“链主”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打造更多百亿级产业集群。

博罗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加快成长为千亿级高质量发展强县。图为欣旺达惠州新能源产业基地
发展特色产业,提升镇域经济
镇村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跨越。为此,博罗县供销社与村集体携手,以“供销农场”和“供销渔场”为创新载体,积极探索“社村”合作新模式,通过股份合作、购销合作等多种方式,构建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为镇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农业产业大县,近年来博罗县在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方面迎来新转机。博罗县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落户博罗县为契机,主动对接省社龙头企业,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成立了惠州供销博禾农服有限公司和惠州市供销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分别牵头建设和认证供销农场、供销渔场,利用自身行业资源优势以农场为载体探索联农带农机制。
当前,博罗县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园项目,在泰美镇、柏塘镇、杨村镇、公庄镇、湖镇等五个镇,精心规划并建设了10个蔬菜供销农场。这些农场总面积约为2150亩,总投资额约1370万元,直接惠及农户约1478户。
通过建立供销农场,博罗县实现一站式解决土地撂荒、种植技术以及销售难题。当前,超过1500 亩的撂荒地得到了有效整治,重新焕发生机。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形成了“社有企业+乡镇供销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供销农场(供销农场生产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化利益联结体,确保了各方利益的共赢。据统计,2024年博罗县供销农场上半年产出订单农产品在1500吨以上。
博罗县水资源丰富,养殖业亦是其传统优势产业。该县依托湖镇供销水产综合服务站(该站已获出境水生动物中转场认证),成功完成了首批10家养殖供销渔场的建设及认证工作。
在养殖业方面,博罗县整合了龙华镇与湖镇镇下辖的6个行政村的1108亩养殖场。通过供销渔场自身行业资源优势,仅2024年已整合供港及加工企业订单需求量约3000吨。2024年上半年,湖镇水产综合服务站交易水产941.65吨,交易额1732.92万元。
此外,博罗县还注重发挥供销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社村合作”主题共建农场,采取“土地股份合作+供销托管服务”的方式运营,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参与,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博罗县不仅农业产业兴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近年来,博罗县民宿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县现有民宿281家,提供房间数约5137间、床位数约7971张,这些民宿大多以中小体量为主,主要分布在风景秀丽的罗浮山周边。
在长宁镇,民宿经济尤为突出。该镇凭借罗浮山核心景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致力于做好“民宿+”文章。通过挖掘本地资源,嵌入青云书室、玄碧湖等景点,打造精品研学路线,2023年民宿及餐饮业营业收入超200万元,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同时,租用村民闲置房屋打造特色民宿,租金大幅提升,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此外,长宁镇全力打造精品品牌民宿,如今已有约20家特色民宿,如清水湖农庄、浮生六季等,不断提升旅游民宿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如今,长宁酥醪、下浪和澜石组团形成了带状发展,聚集了全县约一半以上的民宿和乡村酒店。这里的民宿投资和经营模式多样,既有个人投资和家庭自营的温馨小筑,也有外来资本注入和村集体成立公司运营的高端民宿。这些民宿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写好“民宿+文化”“民宿+非遗”“民宿+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文章,通过成立民宿行业协会的方式,推动民宿和精品酒店主题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环两山”乡村酒店(民宿)的标杆。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扮靓乡村,高质量打造城乡风貌带
在博罗县,宜居宜业宜游乡村风貌不仅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博罗县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地方特色,力求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风貌。该县围绕“三生融合 醉美罗浮”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目标,成功打造“可看、可学、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
苏东坡笔下的“罗浮山下四时春”描绘的正是博罗县的罗浮山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博罗县高质量发展及获评“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底气。该县着力打造的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串联博罗长宁、福田、横河3镇9村1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1平方公里,全长26公里。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博罗县因地制宜推进镇村建设,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开展“一镇一主题”圩镇风貌设计,长宁镇以“稚川移居图”为主题、湖镇镇以“千锣百鼓”为主题打造美丽圩镇。
博罗县瞄准文化名片,通过风貌改造,扮靓园洲镇,提升优化周边民居立面,打造风格统一的镇村面貌,传承东江文化,盘活东江旧粮仓低效用地,将其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园区包括旧粮仓、旧纺织厂等,经过创意设计和业态重塑,已转型升级为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生活美学街区,成为新文旅IP。如今,旧粮仓群面貌焕然一新,已从“活起来”走向“火起来”,成为年轻人热衷打卡的新地标。
在绿美圩镇和村庄建设中,公庄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市政、村庄道路进行绿美风貌提升改造。一方面开展全民清扫活动,累计投工投劳45万人次,实现从最初的11个干净整洁未达标村变成现在22个美丽宜居达标村。如今,爱护家园,全民行动的理念在公庄镇已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公庄镇充分发挥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论,开展“全民清扫”“全民绿美”“全民议事”“全民共筹”,通过“四个全民”凝心聚力,在村民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下,一件件实事在各村圆满实施,并办到群众心坎里,“百千万工程”在公庄大地上落实落细。
美丽圩镇建设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和利益,博罗县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正全面推进,已开工110个,开工率88%。接下来,博罗县将继续以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引领,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石湾镇智慧城镇管理指挥中心
数字赋能,打造基层治理新生态
高空鹰眼、热成像鹰眼、无人机、移动对讲机等现代化智能设备在博罗县基层治理中可谓是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博罗县,一场场“数智化”革命正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博罗县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数字赋能,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石湾镇,作为全国重点镇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行先试启动智慧城镇管理指挥中心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基层治理,构建镇域治理“一网统管”大城管格局。
该中心总投资约1500万元,分三期建设,已稳健运行的一、二期项目实现了镇容镇貌管理、露天焚烧预警、河道防溺水管理等功能,通过高空AR鹰眼、热成像等设备,结合智能音柱远程喊话,实现了无接触管理,大幅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同时,中心整合多方图像视频资源,实现高效指挥调度,对突发事件迅速分析研判,统一指挥,协同作业。
三期项目将以数据可视化和网格化管理为主,汇聚城镇经济运行、人口、企业等数据,构建石湾镇专属网格,实现“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的精细化管理。全面建成后,该中心将综合运用多种智能应用模块,实现对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多领域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推动城镇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智慧化。
智慧城镇管理指挥中心的建成,不仅解决了辖区内人员不足的问题,还提高了部门业务管理及处置能力,为部门联合治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形成城镇治理的通力合作,减少了露天焚烧、车辆乱停放等现象,为石湾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民在直播间里推介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惠州移动公司在博罗县大力建设乡村宽带网络,实现乡村区域行政村4/5G网络100%覆盖,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了便捷的网络服务。在博罗县柏塘镇,茶农们依托移动5G网络,通过直播方式推介茶叶,吸引了大量观众围观和购买,茶叶销售量大幅提升。
数字化建设已然成为乡村治理以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接下来,博罗县将广泛搭建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森林防火、水位检测、应急救援等多场景的“数字”管理,形成全流程、一体化、无延迟及云存储的网络监测网,有效提升乡村安全防范水平。
该案例入选了最新出版的《“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第二卷。该书由谭海清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
公众号编辑:木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