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荡春潮涌,号角声声催征急。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广东正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横沥镇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守制造业的核心地位,巧妙融合产业升级、城市革新与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获评2023年度东莞市“百千万工程”综合考核评价优秀等次,彰显了蓬勃的发展动力与卓越的治理成效。
横沥镇深知行动胜于言语,迅速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构建起“1+5+18”的高效运作体系,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能精准落地。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该镇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研摸底,全面构建了“1312”典型引领体系,并配套发布了26份政策文件,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同时,横沥镇坚持规划先行,精心编制了“百千万工程”建设提升规划方案,为城乡融合发展铺设了科学的路径。
横沥镇以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为突破口,不断壮大模具、电子信息、智慧光电、食品饮料四大支柱产业。图为桃子园产业园区
重大项目遍地开花,点燃经济发展引擎
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上,横沥镇以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为突破口,依托“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特色优势,不断壮大模具、电子信息、智慧光电、食品饮料四大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布局半导体、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横沥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考核跃居全市第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60.5%,位居全市第五,展现了逆势而上的非凡实力。
面对传统产业园区的发展瓶颈,横沥镇快速整合资源,盘点“家当”,通过“工改工”模式,对神山工业区、石涌工业区等多个地块进行改造升级,力求拆除不少于480亩土地,其中现代化产业园区内拆除面积不少于320亩,并推动一系列“工改工”项目动工建设。
2024年10月,横沥镇的建设工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作为东莞市重大建设项目的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二期项目,正在全力冲刺竣工目标。该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用地面积约93.29亩。投产后,该项目将为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设备、FA工厂自动化零配件一站式采购服务,预计年产值约21亿元。
广东横沥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横发集团”)作为镇属企业,主动冲锋在前,在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升级改造低效能厂房物业方面当好表率、走在前列,不断开拓盈利能力强的新业务,助力横沥镇在“百千万工程”新赛道上跑马突围。
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就要管好用活土地资源。在横沥,农村亦是发展产业的主战场。该镇借助镇属企业优势,采用“3+1”模式盘活低效物业和闲置地,唤醒“沉睡资源”,壮大集体经济。一是“镇级统筹+连片盘活”,通过镇属企业统筹用地、开发和招商,提升物业档次。二是“村组回购+留改拆并举”,村集体优先回购低效厂房并改造升级。三是“村设公司+社会运营”,引入文创公司合作打造乡村产业项目。四是“制度支撑+金融保障”,出台政策鼓励招商引资,提供税收奖励,设立产业升级补贴奖励专项资金,并与银行达成意向授信,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产业发展水平,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横沥镇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镇村合作,该镇大幅提升集体物业容积率和总面积,进一步优化了集体土地空间布局,提升了土地承载力和利用率,实现从“筑巢引鸟”到“强笼壮鸟”的转变。
2023年以来,横发集团已招引5家企业落户固投项目,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特别是东明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进驻企业,与横沥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厂房租赁合约后,仅用时五个月便顺利投产,展现了项目推进的高效与成果。
该项目的快速投产标志着横沥镇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迈入新阶段,展现了横沥镇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决心与成效,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选择横沥,不仅看重这里完备的产业链,更看重这里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优质的营商环境。”东明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如今,走进横沥镇,栋栋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重大项目呈现遍地开花的盛况。这正是该镇营商环境不断“加码”的成果。
横沥镇瞄准四大支柱产业及当前布局的新兴产业,本着“招大引强”的目标,组建了招商队伍,分别到深圳、天津、上海、福州、长沙等地区开展企业招商考察活动,与企业负责人展开洽谈,全方位、深层次“交底交友”,也换来了各地客商的热情回应。2024年以来,横沥招引并完成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共16宗,合计协议固投约34.152亿元。
横沥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的塑造,以链招商,形成聚集效应、乘数效应,拥有扎实的上下游产业生态链基础,这是吸引企业很重要的原因。
项目生成后能不能落得下、留得住,关键看服务环境和服务效能。为此,横沥以“摘牌即动工”为目标,推行“莞家代办”“专人跟踪”“一企一策”“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对项目的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充满信心,也带动上下游产业“抱团式”发展。
如今,横沥已然成为众多企业争相“抢滩”的香饽饽。接下来,横沥将加大力度拓展产业空间,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释放制造业发展澎湃动能。
横沥镇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守制造业的核心地位,巧妙融合产业升级、城市革新与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图为横沥镇
绿美横沥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绿树成荫,东篱散步,品茗逗猫……独属乡村的松弛感在横沥就能感受到。走进横沥镇张坑村,乡村环境整洁优美,“四小园”内鲜花盛开,斜阳映照,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此刻变得具象化。
如此美景正是横沥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横沥镇高度重视“绿美横沥”生态建设,出台了《横沥镇绿美城乡建设行动工作方案》。紧密围绕“山、水、城、村、路”,坚持科学节俭绿化,重点推进绿美森林、绿美城市、绿美乡村、绿美水系、绿美通道五项建设。
“我们村以前的烂水沟、垃圾场,闲置地现在都成了小公园,村民随时可以散步、遛娃,也可以在小菜园种菜。无论是环境上还是基础设施上,我们村都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张坑村党总支书记张锦亮介绍。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也是乡愁。张坑村是横沥百年牛墟相牛文化的核心村落,横沥牛墟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广东“四大牛墟”之一,张坑村因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的重要性,成为牛墟交易的重要中转站,涌现出众多以相牛为生的“牛经纪”,其中金牌牛经纪张杨锦尤为著名。相牛技艺包括摸寿、试步、考车、试犁等步骤,是数百年来牛墟市场传承的家传秘技。张坑村以张杨锦的“诚信为本”精神为核心,打造相牛文化公园,弘扬相牛文化。
在绿美乡村建设方面,横沥镇持续开展“五边”“四旁”绿化,充分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建设,增加村庄绿化面积,增设休闲绿地、景观小品、墙面彩绘等,绿化美化村庄。
隔坑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首批典型村,除了精细化打造“四小园”,该村还率先在全市打造首家“花卉超市”,旨在通过该平台推动绿美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隔坑村,映入眼帘的除了精美墙绘及整洁的村道,最吸引眼球的要数“花卉超市”。庭院精美小巧,花草错落有致,走进“花卉超市”,只见内部宽敞明亮,各式各样的花卉、手工作品摆放在精心设计的展架上,很是美观。
“花卉超市的精髓除了美丽庭院的展示,更多的是通过积分制的方式,鼓励大家共同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维护。”隔坑村党委副书记吴国良坦言,群众通过参与活动、认领“四小园”、志愿服务、打造“美丽庭院”等方式来花卉超市换取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物品或者换取创美导师团前往家中帮忙打理小花园的服务。隔坑村通过这一举措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共治共建,长效实现绿美乡村建设的目的。
自隔坑村打造“花卉超市”赋能绿美生态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经验。目前,该经验在横沥镇全镇推广,其中,张坑村、田头村、石涌村、村头村、田饶步村、新四村6个“花卉超市”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其余11个村(社区)正在推进中。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横沥镇已打造山厦村、隔坑村、张坑村、村头村、新四村等市级“美丽庭院”典型村5个,已打造“美丽庭院”典型户669个,其中市级典型户189个。
接下来,横沥镇将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探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发挥地方特色,统筹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到2025年底,横沥镇计划建设改造口袋公园20个,“四小园”建成总数超1200个。
张坑村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建设,增加村庄绿化面积,增设休闲绿地、景观小品、墙面彩绘等,绿化美化村庄。图为张坑村花卉超市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赋能“百千万工程”
近年来,横沥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精准发力,构建综合性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党群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横沥镇围绕“百千万工程”,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创新服务机制,构建党员志愿服务关爱体系。通过党建引领,统筹调动各方力量,打造助老养老、同心共育、爱心助困“服务圈”。开展多样志愿服务,如健康义诊、党史学习教育、亲子活动等,满足“一老一小”多样化需求。同时,健全机制,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注重总结经验,深化量化管理,将志愿服务纳入党建考评,激励党员积极参与,确保服务规范化、长效化,全面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指数。
横沥镇社卫中心通过健康体检、免疫接种、延续护理等措施,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强化社会参与和人文关怀,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满意度高,党建引领下的健康服务深入人心。
在社会治理体制建设方面,横沥镇打造了益企啡吧治理模式,在2022年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是东莞市唯一入选的案例。
“这里无论是咖啡、点心的制作还是庭院装扮,全部由志愿者完成。”隔坑村志愿者林春秀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益企啡吧度过。她坦言,益企啡吧作为社会治理协同创新工程在村级的延伸,汇聚各方资源,精准对接有需要的群体,培育治理人才,设计基层治理项目,化解矛盾纠纷。
自2020年以来,已建立5家实体店铺,覆盖村(社区)、企业及工业园区,成为社会治理的小枢纽。2024年1—10月,累计开展活动325场次,参与人数9384人次,惠及26550人次。
在教育文化领域,横沥镇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镇内的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横沥镇还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如“乡村阅读季”“公益电影放映”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横沥镇瞄准群众需求,积极探索将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门式办事窗口”“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覆盖的信息管理”及“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等多功能的便民平台。同时设立“村民议事会”“志愿者服务站”等平台,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
该案例入选了最新出版的《“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第二卷。该书由谭海清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
公众号编辑:木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