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新闻

广州供电局:以“头号工程”力度服务“百千万工程”

2025-03-05

2024年11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环南昆山和罗浮山生态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区域协调。


在位于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桃莲村,广东首个整村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广州从化桃莲乡村末端微电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从化森林浴场新乡村示范带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提供先行示范。


image.png

广东乡村超级快速综合能源站坐落于田园综合体停车场内,外观设计融入美丽乡村。


超级“充电宝”,实现优质绿色供电


从化桃莲村,位于广州北部,距离广州中心城区90公里,这里山环水布,森林覆盖率达70%。延绵数十公里的10千伏线路经过大量原始森林保护区和高山悬崖,电力线路建设和维护的难度极高。同时,区域内水利资源丰富,聚集了8个小水电站,负荷波动较大,每到雨季线路故障多发,季节性的电压不均衡影响村民用电质量。


“光伏发电也增加了电网的不稳定因素,时常有邻近村民打95598投诉电器烧坏维修的情况。”广州从化温泉供电所运行维护班班员李泽坚在温泉镇工作的第25年,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化。跳闸次数多、抢修复电时间长、电压不稳定,过去,电力网架薄弱的桃莲村一度是李泽坚和工友们最为头疼的偏远区域。这一切随着桃莲末端微电网项目的投产彻底改变。


微电网是指局域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包含了发电、用电、储能、控制等环节。桃莲末端微电网项目在线路末端建设了7套储能设备,协调接入8个小水电站、64个分布式光伏,构建了水、光、储一体的多能互补智能微电网集群。一旦发现故障,在数秒内可以将小水电、分布式光伏、储能等互济电源自动切换,相当于提供了一套灵活调配的超级“充电宝”,“双保障”提升桃莲村的电力稳定。同时,建成的微电网还能够主动参与大电网电压、频率的调节,提高电压质量,片区1000余户电网末端居民的供电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区域内新能源消纳能力显著提升。


广州从化供电局配电部副经理何悦介绍,因桃莲地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特点,桃莲微电网项目综合应用了中低压构网型储能、低压柔直互联、精确型行波故障定位、复杂场景高可靠光纤通信等核心技术,让桃莲末端微电网有一个超级“大脑”,比普通微电网拥有更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算法,响应速度更快,灵活性、智能化水平更高。


桃莲末端微电网项目整体覆盖桃莲、密石等3个行政村,受惠群众近5000人。数据显示,2023年桃莲村居民年平均停电时间为103.2分钟,远高于从化地区整体居民年平均停电时间。项目建成后,智能电网将确保主供电源故障停电情况下微电网能持续供电4—6小时以上,桃莲村年均停电时间由103.2分钟降为0分钟,保障微网片区居民用户的优质绿色供电。


image.png

桃莲末端微电网能主动参与大电网电压、频率的调节,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消纳难及分布式能源冲击带来的电压质量不稳定问题。图/廖力


小小“微电网”,兜起山区“大民生”


这张智能微电网在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给桃莲村村民带来了实际收益。桃莲村毗邻南昆山,因环“两山”引领区的重大战略部署,迎来了发展机遇,作为从化森林浴场新乡村示范带的核心村,桃莲将重点规划农业旅游、文化康养、休闲旅居等产业,对供电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里路通、电稳,让我觉得留在桃莲创业、生活是个可行的选择。”曾在广州从事创意园开发工作的赵珊珊,带领团队寻找一年,最终落户桃莲开发农文旅项目,引入热带斑斓试验种植,将废弃的果园打造成网红营地、亲子牧场。作为第一批来到桃莲创业的外地人,珊珊见证了桃莲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image.png

投产前,工作人员对中压构网型储能装置及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图/廖力


桃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务滋表示,“现如今,村民可以在家从事农业、民俗、农家乐等,实现长期多元化的经济收入。”桃莲末端微电网项目成为一个因地制宜实现当地清洁能源与创新型储能系统协同互动的有效探索,越来越多的乡村群众享受到了电力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广州供电局有关部门介绍,后续还计划在桃莲建设光储充一体化智能超充电站、特色便民驿站、零碳配电房、电力科普小屋等,服务乡村特色森林旅游产业,让更多乡村群众享受到电力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让更多的创业者留在乡村、服务乡村。


广州供电局立足区域定位及资源禀赋,抓住环“两山”引领区建设重大机遇,建设乡村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标准,推动乡村地区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实现乡村绿色用能,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可靠供电实现县域产业焕新升级


一袋袋大米只需倒进机器里,不一会儿就能装罐酿酒;一头头奶牛只需站上转盘,机器就能自动取奶;一辆辆电动汽车开进充电站,只需十分钟即可满电出行……当前,“电气化”正给广州从化的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新机遇、新变化。这一系列产业变革的背后,折射出从化不断提升的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水平。这是城乡融合发展在电力领域改革的创新实践。


据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2025年前,广州供电局计划打造不少于6个新时代电气化示范镇、100个电气化示范村。其中,莲麻村和鳌头镇就是这些村、镇示范点中的“明珠”。


广州供电局介绍,未来广州将依托上述电气化村、镇的示范效应,积极提供乡村新能源并网服务,开展乡村电能替代业务,加密乡村充电网络,推进电网建设与乡村风貌协调发展,一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图景正加快绘就。


作为广州市所辖最大的行政区,从化下辖三街五镇221条行政村,面积约为1984.1平方公里。因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从化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2018年,广州地铁十四号线开通运营,从化正式进入“地铁时代”。路通财通,财通村旺。除了地铁的开通,从化蝶变的背后还离不开一条条“看不见的路”——日渐坚强的乡村电网正在把源源不断的动能嫁接给乡村的千行百业,为产业自动化“打头阵”。数据显示,2024年1月,湛江在“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中,通过县域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湛江将继续加压奋进,不断创新,力求在“百千万工程”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多的湛江智慧和湛江力量。2024年9月从化区累计全社会用电量30.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可靠的电力供应正在为从化县域产业焕新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电气化改造让米酒香飘四方


在吕田镇莲麻村山香酒坊2024年新投产的全电生产车间里,一袋袋清洗后的大米通过管道输送至蒸饭设备,在这里被蒸熟并降温,随后直接加入拌好酒曲的陶罐中封装发酵。在这套自动化生产线旁,一箱箱米酒被装上货车,等待运往珠三角中心城区。


image.png

广州从化供电局吕田供电所服务人员与山香酒坊负责人交流,了解用电需求。


据山香酒坊负责人白杰鹏介绍,现在他们已经把手工工艺转化为全电化生产,通过机械代替人力,极大地提升了米酒产量。“经过全电改造后的生产线,比起传统的人工柴火做法,产能从原来的一月3千斤提升至3万斤,产量整整提升了十倍。”白杰鹏说。


谈到自家酒坊的变迁,白杰鹏感慨不已:“以前我们还是手工作坊,我和媳妇俩人从早上6点一直忙活到晚上12点,也就蒸了一锅酒,半夜12点我俩还在那里吃着泡面。”受制于有限的能源供应,他们那时蒸酒还主要靠烧柴火,耗时长,费体力。“你看我一个女士都练出肌肉来了。”白杰鹏的妻子程彩文一边笑一边撸起袖子亮出结实的胳膊。


“以前手工酿酒时,由于受室外温度影响大,不同季节酿造的酒口感差异明显。现在产出的酒无论在口感上还是品质上都更加稳定,得到了老客户的认可。产品的品质需要产业化和标准化,这个一定要用电力来实现。”白杰鹏发现,全电化生产不仅可以提升产量,还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温度,米酒的品质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山香酒坊所在的莲麻村是广州最北的行政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来源单一,莲麻村曾一度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随着电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如今莲麻村内的酿酒厂已从最开始的四家增加到两百多家,酒业已然成为莲麻村的一大经济支柱。除了酿酒厂,莲麻村内还有流溪河北源头、千年古管官道、百年客家围屋、黄沙坑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自然人文景观,具备发展红色文化教育、休闲度假、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各类产业的潜力。


近年来,为提升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水平,满足广州北部山区的供电需求,广州供电局在从化区率先建成50个电气化村,莲麻村就位列其中。结合莲麻村资源禀赋、酒业发展布局和能源消费特点,广州供电局积极投入建设,目前累计在莲麻村新建、更换大变压器9台,合计增容3390千伏安,新增中压架空线路946米、中压电缆1996米、低压线路7800米。“改造后的莲麻村供电能力提升至原来的10倍,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山区居民电压低、电压不稳等问题。”广州从化吕田供电所所长马永龙补充道。


从“人动牛不动”到“牛动人不动”


走进越秀风行奶牛养殖场,一排排奶牛在高速运转的风机下休憩,距牛舍约20米处有一个巨大的转盘,经过训练的奶牛会自行走上转盘,由转盘带着奶牛挤奶,全程几乎无需人工干预。“以前挤奶是人动牛不动,工作人员在中间坑道来回走动为牛挤奶,现在是牛动人不动,工作人员只需站在一个固定位置就好了,不但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人力需求。”广州华美牛奶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一流介绍,现在只需12分钟就能挤完一转盘的奶,而且每个班次还可以减少一个人。


通过全电改造,越秀风行奶牛养殖场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喂养、人工清洁等工序,实现了牛奶挤取、输送、消毒以及挤奶棚、温度控制、清洁等一系列工作全电生产、自动化控制。“采用电能驱动后,不论是饲料制作加工,还是牛舍温控、奶牛挤奶,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标准化,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品质,并且更加环保节能。”陈一流说。


养殖场所在的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田园综合体双“国字号”试点。项目位于从化区鳌头镇,体量庞大,规划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涉及龙潭、横江、乌石三个行政村。依托两个“国字号”试点的优势,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以“百年村落”“千头奶牛”“万亩良田”为独特IP,规划“农文旅学”四大产业引擎,将打造为大湾区休闲度假目的地。全面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吸引300万人次游客。


在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入口旁,就是刚投运不久的超级快充综合能源站,它是广东省首个乡村超级快充综合能源站。该充电站毗邻高速出口,配置充电车位14个,包含光伏车棚、储能系统、全液冷超充堆、V2G充放电桩,充满一辆电动汽车只需10分钟。广州从化供电局营销部副经理方兵华介绍说:“这个充电站全年可利用太阳能发电近5.4万千瓦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5.49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8吨,节约标煤19.9吨。”


据广州供电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供电局以“头号工程”力度融入和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从化、增城等七个涉农区大力实施乡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目前已累计投资超20亿元,增加供电能力超70万千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

  

该案例入选了最新出版的《“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第二卷。该书由谭海清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

公众号编辑:木书林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