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区位于广州市东北部,下辖3个街道、5个镇,管辖面积约1985平方公里,占广州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广州面积最大的行政区,2023年常住人口72.74万人,户籍人口65.54万人。从化资源禀赋优越,号称中国温泉之都,一直以来都是休闲康养目的地,被誉为“广州后花园”。2023年以来,广东吹响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冲锋号”,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从化区持续以头号工程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着力营造有特色、有品位的乡村文化空间,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描绘出一幅幅城乡共荣、文明和谐的新画卷。在2023年度全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中,从化区取得进位类区优秀等次。在广州城市发展格局新图景中,从化区被赋予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使命任务。从化区作为生态强区,当前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奋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竞标高质量发展的赛道,力争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从化区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埔创智谷、温泉总部集聚区三大产业平台,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重点培育29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目标对象。成功引进顺兴绿色建材创新产业链条建设项目、高端新材料智造基地项目、聚赛龙四期等新材料产业项目。2024年1—6月,全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70.50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1.88亿元,同比增长10.1%。从化区将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为本、产业强区、绿色发展”战略,聚焦345知识型制造业,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竞标争先。图为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在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智能模具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该项目将智能模具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深度融合,标志着从化区正式迈入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核心供应链行列;而联合利华华南生产和营销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人民币,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80亿元、税收10亿~15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为从化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推动从化区在绿色产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高埔创智谷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北端、与中新广州知识城接壤,主攻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及数字经济等产业。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从化区更是充分发挥了全国最大实验猴养殖区的资源优势,吸引了一批生物医药企业落地。其中,医用同位素(Ac-225)生产线项目,作为清华大学目前唯一对外合作的医用同位素项目,其落户从化,无疑为从化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从化区还以数字变革为关键一招,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细分领域,从化区大力引进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同时,从化区还坚持以“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市场阅卷”为导向,统筹打好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组合拳”,加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从化区以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为抓手,打通审批监管数据链条,实行“一套材料、一次申报、并联审批、同步发证、全程网办”,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落地效率。从化区作为生态强区,当前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奋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竞标高质量发展的赛道,力争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图为从化街区夜景接下来,从化区将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为本、产业强区、绿色发展”战略,聚焦345知识型制造业,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竞标争先,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百千万工程”是广州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产业集聚、山水相依、良田连片、生态优美……从化区实施高位推动,在全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盘活乡村资源,致力打造镇村发展新引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从化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盘活乡村资源,致力打造镇村发展新引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图为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一角从化区作为农业产业强区,发展乡村经济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从化区江埔街锦一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该村以创办村级公司为抓手,短短三年实现村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9.15万元,到2022年30.62万元,再到2023年突破500万元。锦一村是如何实现乡村经济蝶变的?锦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润财介绍,该村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模式,成立广州从化锦一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由锦一经济联合社100%持股,运营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有了集体经济公司作为基础,锦一村集全村之力打造好特色产业品牌。锦一村在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上,找准了三个关键字:“土”,积极挖掘整合村内千亩农田、万亩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契合本地气候、水源、土壤条件的种养业,在土地托管的基础上统一培育荔枝、西红柿等优质适销农产品品种,充分保障了农产品质量;“特”,注重突出地域特色,深度开发“锦洞西洋菜”“锦洞马岗鹅”等多个自有品牌,积极做优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努力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开展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初深加工等业务,依托电商平台、冷链物流等方式拓宽本村农产品销路,打响“锦壹农心”品牌,进一步发展休闲度假游、农业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实现了农旅互促的联动效应。丰富的乡村资源,为从化镇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国企带动社会资本、运营前置市场化运作、三产融合联农带农”的可持续、市场化乡村振兴模式,获得政府和行业的一致好评,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示范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农文旅学度假目的地。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从化区鳌头镇,是全国第二批试点中广东省唯一一座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该田园综合体项目涵盖农业、畜牧业、旅游业和教育培训业等多种业态,构建了农文旅学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踏入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万亩良田产业园内白鹤翩翩翱翔其间,连片稻田一季一景,风吹稻浪飘香,独属乡村的松弛感扑面而来。项目按照“4+X”整治模式,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农村基础设施4大类建设内容,这也使从化区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试点地区。“这里以前内涝严重,每当下雨乡亲们连觉都不敢睡,经过改造,不仅能睡安稳觉,群众的腰包也鼓了不少。”龙潭村党总支书记夏敏光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借着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这一利好,今后要鼓励外出村民返乡创业,把乡村经济做大做强。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辐射大,覆盖面广,项目涵盖了多种业态,形成了一个综合性产业集群。越秀集团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村公司+合作社+投资者’模式,鼓励村社合作创业,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每年提取项目公司净利润的6%用于当地生产生活提升,优先录用本地村民,带动青年返乡。”当前,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共计推动流转土地470亩以上,首期房屋及废旧厂房租赁超10000㎡,带动村民参与建设、入股创业,推动当地村集体年收入由25.43万增长到36万、房屋出租率由20%增长到40%。天天惦记·结婚小镇正是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打造的项目之一,该项目以“喜”文化开发为核心,以婚庆民宿为载体,将文、旅、农三位一体农旅融合,这赋予了过去缺乏特色的村子生动的文化IP。走进结婚小镇,只见原本破败的房屋被统一装饰成民国风的主题小院,院内中西餐厅、婚姻登记处、礼堂一应俱全。项目负责人许剑虹坦言,婚庆作为链条最长的产业,将甜蜜爱情与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完美结合,“新人来这边登记之后,还可以在此举办婚礼、度蜜月,住进我们的精品民宿,深度体验乡村田园生活。”这一特色IP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度假,不仅带动经济发展,也让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结婚小镇所在的旧墟风情街商铺20年租期可为村民、村集体累计增收超1亿元,这让昔日的落后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从化区,一场围绕“百千万工程”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进行。该区坚持“一镇一策”“一村一策”,制定《典型区、镇、村重点任务和项目清单》,以因地制宜打造亮点的思路,将美丽乡村结合特色小镇、美丽墟镇等一同打造,连点成线,扩线成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美丽乡村群,逐步形成一批典型的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域品牌。连点成线,扩线成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美丽乡村群,逐步形成一批经典的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域品牌。图为生态设计小镇如今,从化的乡村经济如日中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漫步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幅幅百姓安居乐业、乡村美景如画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良口镇,清澈的溪流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穿村而过,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广州国家版本馆、从都国际论坛等国际化元素巧妙融合。从化区“生态设计”乡村振兴示范带更是以创建国家级示范带为目标,以新老温泉一体化为核心,全力推动示范带建设。如今,28公里长的生态设计新乡村生态廊道及碧道已全线贯通,成功构建了生态设计产业、现代马业、高端会议会展业、乡村民宿业、酒店餐饮业等多产业融合的产业集群,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从化区还致力于打造集农耕文化、科普教育、乡村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龙潭村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贯通产供加销,融合农文教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同时,该区还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专业技术团队,为吕田镇、鳌头镇等镇街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等重点工作提供常态化技术支持,确保乡村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美丽宜居乡村的打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化区始终坚持市、区级美丽乡村共同创建的原则,加快实施道路、公园、公厕及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当前,从化区各镇(街)累计完成“四沿”区域农房美化改造1790余栋;开展“五边”“四旁”绿化美化工作,完成植树9.7万株,有效补齐了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提升了乡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水平。接下来,从化区将继续抓好首批13个典型村培育提升工作,2024年努力打造47个新的典型村。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卷,让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该案例入选了最新出版的《“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第二卷。该书由谭海清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公版,全国公开发行。
公众号编辑:房山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