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打造强村富民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镇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争创“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镇。
2023年,杏坛古朗村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典型村。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在基层一线走深走实,古朗村以“头雁领航治水兴村”及“探索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提效古朗范式”为抓手,大幅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村民“观望—参与—认可—拥护”的态度转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治理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幅群众榕树头下议事、村民陆续回乡创业的美丽图景。通过基层党建的有力引领、村民自治的深入实践、乡风文明的持续培育,全面凝聚党员、群众、乡贤资源,一批乡贤回流建设家乡、美化家乡,为村居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作为杏坛水乡代表之一,古朗村的发展是杏坛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杏坛共有养殖鱼塘4.6万亩,占顺德约四分之一,河涌总长度达500多公里,占顺德约三分之一。水乡风貌与星罗棋布的鱼塘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美景图。
杏坛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水产养殖类预制菜等产品为龙头,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顺德)预制菜综合产业园落户高新区,支持甘竹罐头、东龙烤鳗等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桑麻黑毛节瓜、古朗苏鼠瓜等品牌正逐步打响,东村联丰农场草香猪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现代农业发展步履坚实。完成超7000亩鱼塘尾水治理,海心沙美丽渔场获评2023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观光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杏坛镇还是广东省民俗民间艺术之乡,顺德区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3项在杏坛。逢简、青田、右滩等多个村居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杏坛镇将文旅发展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有力抓手,发布“最岭南·在杏坛”文旅提质“X9”计划,积极举办右滩开笔礼、非遗大巡游、青田烧奔塔等多元活动,推动“状元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出圈出彩。引进文旅企业、艺术家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高标准打造逢简、古朗、马东等一批文旅载体,赋能“百千万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杏坛镇大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切实解决了一批积累多年的农村环境问题,吉祐、罗水、光辉等多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排名全市全区前列、得到群众高度认可。发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打造新联村乡村美学示范项目,持续抓好逢简、青田风貌管控,高水平建设吉祐村“十村示范”片区,实现农村风貌“改一片、靓一片”。
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杏坛镇持续锚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并联动高端五金、高端装备、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两高两智”产业,推动强链补链延链。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建立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保护膜和改性塑料两大主线,德冠新材料实现深交所上市。新能源产业也已初步形成以东方一哥为核心的产业链。截至2024年6月规上企业408家,高新技术企业516家,工业投资连续4年超50亿元,技改投资连续5年增速超20%。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年镇域经济500强榜单中,杏坛排名全国第52位。
为产业发展拓空间,杏坛镇推进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新增耕地253亩,完成超4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将低效旧工业区改造成现代工业园,容积率从0.8提升至3.0以上,累计盘活旧工业园8000多亩,征收、收回土地6688.3亩,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2023年12月,佛山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坐拥顺德高新区、佛山保税区两大产业平台,杏坛镇正全力打造“港、产、城”融合的临港经济特色镇。2024年发布《临港经济特色镇发展纲要》,佛山综合保税区项目征地表决“百分百”通过、拆迁步伐持续加快、路网建设全面启动,高新区二期扩容和科技工业园提质项目正在推进,将打造东部高新产业片区、西部临港特色片区两大增长极。
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城市环境风貌,是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步入杏坛“一平方公里示范区”,路面干净、指示清晰、绿化通透,这是杏坛美化提升城区环境的成果之一。杏坛镇坚持将绿色基因融入发展方方面面,在城乡品质提升中涵养独特的生态气质。深入实施“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战略,强力推进清岸美岸行动。开展“三大行动”,实施杏坛水乡大道改造提质工程,大力整治“店外经营”和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全镇城乡管理秩序明显提升。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指导各村居做好乡村绿化美化规划图,广泛发动企业、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植树活动,募集社会各界绿美资金植树超5000株。
此外,杏坛镇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2023年投入1.3亿元完成18所校园“焕新”,2024年持续推进9所学校优化环境布局,打造一批“美丽校园”示范项目。大力推进杏坛医院ICU一体化建设,西北、北水村卫生服务站改造基本完成,马齐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站、胸痛救治单元标准化建设进度过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发挥群众首创作用,逐步推进社区营造“1+4+X”模式全覆盖,加速构建“多元参与、协商共治”模式。
公众号编辑:房山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