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高地

关于深化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以广汽集团为例

2024-11-08

摘要:新能源汽车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典型特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广东从汽车大省走向汽车强省的必由之路,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之举。本文以广汽集团为例,总结广汽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由点及面深入剖析制约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塑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动能新优势的对策建设。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广汽集团;深化改革;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到广汽埃安视察时强调“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调研组以广汽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切入点,从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角度,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对策举措。


一、广汽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


(一)突出创新引领。广汽集团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投入,累计研发投入近5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超6%,掌握了海绵硅负极片电池、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等多项行业领先技术,累计有效专利申请超1.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40%,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位列汽车行业第一。发布国内领先的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成为全国首批开展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的车企之一,行业首创“广汽端云一体大模型智能体”,并积极开展飞行汽车、智能移动服务终端、移动生活舱等关键技术研发。集团连续12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最高排名165位,稳居200强以内。


(二)突出全产业链布局。广汽集团发挥“链主”牵引作用,先后孵化投资超过50家智驾上下游科技公司,覆盖Robotaxi运营、车载AI芯片研发、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关键核心环节,并在电池,材料等重点领域进行上下游纵深拓展,已落实453亿元投资建设国内首个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投资超100亿元建设自主电池和电驱项目,带动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完善“采矿+基础锂电原料生产+动力电池生产+充换电+储能”产业链布局,全面打通电池原材料、研发、制造、回收及梯次利用的能源生态闭环,加快完善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三)突出持续向改革、向开放要红利。认真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任务,推进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子公司企业混改、投资企业员工持股等重点改革事项,近期又围绕自主品牌管理模式及组织机构启动重大改革,加快全集团转型调整。坚持高质量“引进来”“走出去”并重,持续深化与丰田、本田、华为、腾讯等合作,携手构建跨界融合创新的汽车生态圈;紧抓国际化市场机遇,加快“出海”步伐。广汽集团2024年前三季累计整车出口9.5万辆、同比增长112.0%,加快推动以“泰国+印尼”双工厂为核心在东南亚等重点市场的本地化生产。


二、当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出问题


(一)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不足。“卡脖子”问题。车规级芯片对外依存度较高,特别是自动驾驶芯片等高算力芯片被高通等跨国公司垄断;智能汽车底层操作系统仍以国外垄断为主,Linux、Android、QNX市场占比超过95%;域控制器、智能驾驶、安全车控基础软件平台等基于国外解决方案。人才缺口大。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24/content_5170697.htm]指出,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可达103万人。广汽集团董事长在2024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汽车行业已经普遍出现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新四化”人才紧缺问题。


(二)同质化竞争突出。区域发展同质化。全省各市的十四五规划中有十几个城市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少城市内卷式招商提出各种优惠甚至倒贴政策争抢整车项目,城市间发展汽车产业的同质化竞争日益凸显。行业内卷严重。不同车企之间甚至同一车企内不同品牌间同质化竞争,技术类似、产品重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从2023年起不得不打起了内卷价格战。据中国乘联分会数据[ 中国乘联分会数据网址为:http://data.cpcadata.com/],2024年1-9月我国共195款车降价,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150款的规模,也大幅超越了2022年的95款的降价总规模;广汽集团今年新上市的一款车起步价刷新主流B级轿车最低价记录,此后又迅速大幅降价。


(三)基础配套要素支撑不充分。充电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网址为:http://www.evcipa.org.cn/]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车桩比仅为2.4:1,广州新能源汽车累计车桩比仅为3.25: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省内充电桩布局多以慢充为主,公共快充桩占比较低,大功率快充网络布局缓慢,“充电难”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品控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优化。市面上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有因磕碰导致汽车自燃的事故发生,可靠性差、耐久性低,电池、智能驾驶系统等安全问题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应破题和保障的重点。


(四)全球化市场有待开拓发展壮大。国际化体系能力建设亟待提升。基于海外市场消费偏好和市场准入机制与国内存在差异,省内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仍面临配套体系不完善、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不足,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体系保障尚未完善等问题。抵御出海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相关国家地区不断出台限制措施,阻止中国企业通过贸易或投资等方式进入国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如: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建议禁止销售或进口与中俄有“充分关联”的特定硬件和软件,以及使用这些组件的网联汽车;欧盟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开征最高35.3%的反补贴税至少5年[ https://auto.cctv.cn/2024/10/30/ARTIGKfji2z4HcuDLkj1gZqW241030.shtml],合计一般关税后最高将达45.3%。


三、聚焦创新、产业、要素、环境四方协同发力,加快塑造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动能新优势


(一)加快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一是集中资源建强一批满足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新需求的理工科院校和理工科专业,建立健全匹配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大力实施龙头企业牵头、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链式创新”,持续推进智能驾驶算法、域控制器、线控底盘、道路融合感知、车联网信息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和燃料电堆关键材料、高压储氢瓶等核心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布局一批新能源汽车综合性和专业性中试服务平台,加速国产材料、装备及技术工艺的验证熟化与产业化。三是协同港澳加快培养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人才矩阵,着力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二)加快完善更具竞争力和韧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进一步健全汽车产业集群“链长制”,建立“省领导牵头、各部门参与”的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强化新能源汽车的全省统筹布局,明确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引导各市处理好“抢位”和“错位”的关系。二是以整市、整县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建设,探索建立“未来场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的全周期场景设计机制,健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机制,完善设施和政策配套,鼓励率先开展各类应用场景试点示范,打造“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质生产力示范省”。三是健全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建立健全“国家统筹、省提级管理、地市分级负责”的产业安全和救济协调机制。


(三)加快完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一体发力的资源要素配置体制机制,驱动资源要素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倾斜。一是建立稳定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要素投入支持机制,对投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科技创新的资金、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形成硬指标约束,切实降低产业科技创新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二是完善支持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的长效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平台企业+集成服务企业+软硬件企业”的数字化“链式改造”模式,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批量化改造、系统化转型。三是充分发挥“珠江口东西两岸、珠三角+粤东西北”的资源禀赋优势,集中资源支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整车和零部件特色化园区,加强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四是健全完善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优质金融服务,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建立健全业绩考核、激励约束和容错容亏机制,发展耐心资本。


(四)加快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全面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壮大。一是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质企业倍增”计划,加强政策集成供给,支持广汽、比亚迪、小鹏等龙头整车企业“顶天立地”发展,全力争取特斯拉项目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打造全国最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生态。二是发挥好广东的“窗口”和“前沿”优势,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引入和输出优质资本、关键资源、先进技术、拔尖人才,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完善企业“走出去”服务保障机制,建立海外投资贸易服务平台,及时提供法律政策、企业合规、国别指南、项目信息、办事指引、风险预警等综合服务。三是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加强涉企政策统筹协调,加强企业预期管理,切实提升企业发展信心。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新能源整车、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的国际、国内标准制定。


参考文献

[1]陈晓鹏,蒋庆来,罗继,等.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4,(13):50-52.

[2]黄玉玲,傅郭鑫,黄绍娜.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经济,2024,(11):26-30.

[3]吕倩,王心怡,张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03):157-159.


作者:秦勇 旷勇 吴镇宇 夏珺 杨慧明  林威圳 谢晋然

编辑:木书林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