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新闻

广州市增城区31.6万名中小幼学子开启新学年

2024-09-04

image.png

9月2日,在增城开发区小学开笔礼上,老师教导学生写好“人”字。


9月2日是广州市增城区中小学秋季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全区472所中小学、幼儿园,约31.6万名学子踏入校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来新的学期。


据了解,为推动增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增城区有8所新学校投入使用,包括新塘镇幼儿园尚诚分园、新塘镇幼儿园尚仁分园、新塘镇幼儿园尚雅分园、宁西街臻致幼儿园岭悦分园、永宁街辰光幼儿园瑞兴云尚分园、永宁街辰光幼儿园瑞兴花城分园、中新镇第三幼儿园御溪谷分园等7所幼儿园,以及中新镇第四小学;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780个、公办小学学位1080个,满足群众对优质公办学位的需求。


仪式感满满

按下开学“启动键”


正值开学季,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迎接学生返校、返园。


走红地毯、醒狮表演、行拜师礼……9月2日上午,增城区第二中学联合区关工委举办以“开学知礼,爱校知恩”为主题的开学典礼,形式多样喜迎新学期,将仪式感和文化感“拉满”。为庆祝新学期的开启,该校精心组织学生进行了醒狮、武术、汉乐和感恩手语操表演,充分展现了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自正衣冠、拜师行礼、朱砂启智、名师开笔、击鼓鸣志,荔江小学用满满的仪式感按下新学期“启动”键。“朱砂启智寓意孩子们能够开启智慧,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学校特意安排了名师教同学们写‘人’字,寓意端端正正学做人。”荔江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丽丽说。


在新泉小学,该校举行了别具匠心的“新学期、做自己的冠军”开学仪式,通过传递小火炬、“我与奥运冠军合照”以及击鼓明志等环节,将奥运精神深植于每一位同学的心中,激励他们在新学期勇敢追梦,奋勇向前。“我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少年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我会刻苦学习,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不懈的奋斗态度,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学生邵昱彬说。


9月2日一大早,新塘镇幼儿园尚诚分园、尚雅分园、尚仁分园三所幼儿园的教职工迎来了第一批入园的小朋友。这三所新开办的幼儿园均为公办幼儿园,分别规划有18个教学班,园内均设有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启蒙、图书阅览等多功能场室,并配备完善的学前教育设备,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开学前,我们对全园的设施设备进行排查,对教职工进行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顺利开园。”尚仁教育总园长谢冰表示。


花式“开学第一课”

厚植爱国情怀


“开学第一课”,是每个新学期师生的“必修课”。内涵丰富、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为回归校园的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感受生活的大门。


9月2日,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广州市增城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操场上,舞龙队员迈着稳健的步伐,手持长龙,穿梭前进,长龙在孩子们的手中,如波浪一般连绵起伏,活灵活现的动作引来围观同学阵阵掌声。舞狮队员身着传统服饰、精神抖擞,他们在学校的操场上腾空而起、上下翻腾,将狮子的喜、怒、哀、乐等各种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灵活多变的动作、栩栩如生的表演瞬间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把非遗引入校园,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舞他们在新学期的征途上奋勇争先、奋力拼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该校有关负责人说。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广州市增城区实验中学将开学典礼与安全教育第一课结合起来。学校负责人以生动详实的实例,对校园安全、交通与食品安全、电气火灾与溺水安全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讲解,指导师生学会自护自救,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护能力,共同建设平安校园。


做足“护学功课”

确保学生安全入学


学生重返校园,校车、食品、教学设施等新学期保障问题也成为各校开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开学前,增城区各校全面开展了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认真布置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开学氛围。设置有学生饭堂的学校,在开学前夕还特别加强饭堂卫生清洁及消毒清洗工作,为师生们营造一个安全、洁净、卫生的就餐环境。此外,为保障全区学生上下学安全,开学前夕,增城交警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校车安全检查,禁止校车“带病”上路行驶。


开学首日,增城公安也全力开启“护学模式”,派出大量警力在校园周边巡逻防控、疏导交通,确保在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时段和主要路段“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积极发动校园及周边最小应急单元、“荔安联盟”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护校工作,建立警、校、家三位一体排查化解机制,严防各类突发事件发生,严密校园及周边安全守护。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木书林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