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河县城全景
汕尾市陆河县坚决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五个大抓”和市委“眼睛亮、筋骨壮、腰包鼓、脑袋富”的工作要求,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了良好开局,获评消薄类县(市)优秀等次。
近年来,陆河县获评“国家卫生县”“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中国生态养生之乡”“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这一张张名片,是陆河县在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上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
实体经济为本,消薄长肉强筋骨
陆河县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战略,围绕“明珠二号”攻坚行动,全力解决县域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为此,陆河县强化了平台引领,将陆河高新区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力军。通过推动高新区扩园提质增效,陆河县成功将园区“搬”到了县城和典型镇,建设了镇村小微产业园,打造了“1+N”产业平台。
在产业链招商方面,陆河县牢牢把握广东省委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政策机遇,实行领导包干服务产业项目,强化“链群”招商思维。这一系列举措吸引了众多大项目的落户,如陆河比亚迪增投新项目、中奕环保投产后追加二、三期投资、全球领先的注塑机生产企业震雄以及投资近9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等。同时,陆河县坚持大小产业一起抓,推进产业进乡村,抢抓珠三角纺织服装产能向外转移机遇,积极撬动广州个体工商服装协会资源,号召外出乡贤返乡创办“微工厂”,通过引进和培育服装加工、玩具组装、乐器制造等富民兴村产业项目600多个,带动近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了从“消薄”到“长肉强筋骨”的转变。
深化综合改革,赋能区域发展
陆河县乘着机制优化的东风,抢抓省市下沉的政策、资源,干成了一批利好发展、惠及群众的实事。通过广东省里量身定做的采矿审批权下放,陆河县推动了叁力矿泉水动工投产,并集中要素啃下了殡仪馆、陆河大道北延工程等硬骨头,解决了建县30多年来难以解决的民生难题。
在聚共建合力方面,陆河县用好深圳坪山、中铁、高校、乡贤等力量,落实了帮扶资金近1.3亿元、建设项目74个。特别是通过评定分离制度鼓励工程中标企业积极投身“百千万”,建筑企业共配建或捐建绿美工程、道路项目、教学软硬件等超3000万元。此外,陆河县还做深做实了基层党建“336”工作法,激发了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主动性,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陆河县坚持打环境牌、吃生态饭,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找出路。多措并举厚植绿美底色,以绿美生态建设为牵引,不断完善植绿扩绿护绿体制机制。通过深化镇村绿化“一三三”工作法和“以绿养绿”模式,2024年以来,陆河县在“四旁五边”新植乔木14.4万棵,完成林分林相优化提升2.56万亩,打造了绿美碧带、绿美公路约40公里。此外,陆河县还发动了绿美捐资2187万元,创新开展了清明“树苗换火苗”活动,实现了连续三年零山火的佳绩。

2024年梅花文化旅游节
人居环境整治,撬动区域大变化
陆河县把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小切口”,聚焦“眼睛亮、筋骨壮、腰包鼓、脑袋富”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撬动农村人居环境“大变化”。超九成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文明村7个、4A级景区村庄1个、3A级景区村庄2个,圩镇承载力显著提升。
陆河县以农房风貌提升为突破口,让乡村更加宜居宜游。一方面,陆河强化“两个引领”,即以党建和示范为引领,通过党建动员与示范试点,打破被动局面,促进干群合力,美化农房9000多栋,并推广经验。其次,陆河实施“三个实招”,加强源头、过程与末端管理,利用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制定村规民约,严格审批流程,累计审批宅基地1491宗,同时加强监管执法,近三年制止违建321宗。另一方面,陆河通过多方筹资解难题,通过“三个一点”策略,即鼓励群众自筹、发动乡亲帮扶与政府统筹补贴,结合陆河资源优势与“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促成企业结对认捐,并制定差异化奖补政策,对困难群体实行全额兜底。
在提升人居环境方面,陆河县深入实施了“明珠一号”攻坚行动,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陆河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从生活垃圾处理细节入手,创新推行“摇铃收集”机制。该机制旨在解决传统垃圾桶模式引发的分类不当、异味及污水等问题,构建高效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推动垃圾桶有序撤出,实现垃圾不落地,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县”与“全国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陆河设计了25条“摇铃收集”路线,采购专用车辆,并定于每日早晚七点钟通过音乐提示居民投放垃圾,培养定时定点投放习惯。为改变居民习惯,陆河深入开展“入户联心”,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党员干部入户宣讲、主题活动等形式提升环保意识,同时实施积分制奖励,鼓励居民参与。对乱倾倒现象,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监管与处罚,并通过媒体宣传正反面典型,营造共建美丽城乡氛围。此外,陆河县不断优化设施与服务,投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等设施,提供上门收运服务,并根据实际运行效果调整“摇铃收集”时间与路线。同时,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逐步减少并撤除不必要的垃圾桶,增加烟头收集柱,最终实现“垃圾桶退出”行动,同时加强巡回清扫,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保持路面整洁。
激活美丽经济,点面结合内外兼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近年来,陆河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乡村美化行动,全县9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绘就了美丽乡村画卷。
在具体实施中,陆河县采取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是攻点促面,比如前文提及的“摇铃收集”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落实保洁机制,擦亮荣誉名片。二是点面协调,以农房风貌管控为重点,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助推村容村貌升级。三是抓点带面,打造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全县8镇85村,建成多个美丽宜居村、精美特色村及景区村庄,吸引,引进华发、嘉华、洲际等一批总投资超20亿的乡村酒店落户。
陆河县针对农村工作三大问题——牵头者、执行者及资金来源,采取了有效策略,纵向贯通,深化党建引领,从上至下激活到村小组及群众。其次,通过工作法动员群众参与,推行“入户联心”“三三六”等工作法,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现“干部干、群众看”向“干群一起干”转变。另外,陆河以向上争、债券谋、本级补、社会筹、坪山帮“五个一点”,结合“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动员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目前已完成13家企业结对帮扶工作,捐赠项目26个,资金达3242万元,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同时,陆河县注重内外兼修,提升乡村颜值与内在价值。一方面,推动基础设施一体提质,如供水、污水处理、道路等,实现农村集中供水“三同五化”提升,道路“单改双”“白改黑”超70%。另一方面,通过塑形铸魂相结合。由表及里、形神兼备,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善美文化,办好非遗巡游、“村超”等文体活动,让群众“富脑袋”,建成国家级文明村5个、省市级60个。此外,陆河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带旺乡村旅游,树立经营理念,做好“和美乡村+”文章,探索六种乡村建设经营模式,以改革盘活沉睡资源,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带旺乡村旅游,依托特色农产品,成功举办了梅花、油柑、蜜蜂等主题农文旅活动近100场。2024年上半年,该县接待旅游294.77万人次,同比增长46.74%。农文旅融合激活了美丽经济,为陆河“百千万工程”提供持久的新动力。
接下来,陆河县将围绕汕尾粤东融湾“桥头堡”的新定位,以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百千万工程”。一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洲际、螺洞华发精品民宿酒店等建设进度,打造“双区”休闲旅游后花园、康养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以及青梅、油柑、茶叶等优势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二是推动城乡发展深度融合。加强县镇村规划建设,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持续优化县域空间布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是确保社会发展稳定有序。千方百计稳就业,抓紧抓实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以打造“最平安稳定的地区”为目标,构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守护社会稳定大局。
该案例入选了最新出版的《“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第二卷。该书由谭海清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
编辑:木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