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广州黄埔区2025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简称“广纳院”)本部园区举行。上百家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校、医疗机构、金融机构等集聚,共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方案和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大湾区“产学研医用”创新联合体。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正式揭牌。
当日,广州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正式揭牌。广州黄埔区联手暨南大学、广纳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暨南大学纳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打造科研、人才、资源、成果转化共享机制,重点围绕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联合生物医药企业构建新发展格局。
黄埔区副区长徐丹表示:“黄埔区拿出最大的诚意、提供最优的服务、营造最佳的环境,与广大科学家、企业家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实际行动真正让各位科学家、企业家在这里感到暖心、舒心、放心、开心,共同打造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据悉,广州黄埔区2024年获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第5,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先后出台多个专项政策,2024年发布“生物医药2.0”政策,构建生物医药全流程、全链条扶持体系;与广东省药监局推进“省区共建2.0”,启动运行全省首个省药监局审评认证中心综合性工作站,为药品、医疗器械企业开通绿色通道,行政审批效率提速20%。

签署框架协议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吴汉荣表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广州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州拥有相关企业6500多家,近七成落户黄埔;近年广东全省获批18个一类创新药,其中广州有10个,9个来自黄埔。希望黄埔区继续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打造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围绕暨南大学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链源头,阐述了暨南大学在海外人才培养、科技成果研发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及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围绕“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引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主题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纳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和产业化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案例,阐述了纳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创造“硬卡替”新产业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性。(通讯员:王嘉敏 申海静)
来源:黄埔宣传
编辑:木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