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佛山市三水区:加强农房风貌管控 推动乡村环境增颜提质

2025-01-26

一年来,广东吹响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冲锋号”,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佛山市三水区积极响应省市部署,以实际行动交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优秀答卷。


2023年三水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突破1500亿元;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经验获全国推广;佛山“西甲”获评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西江十里画廊”获评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32……
image.png


三水区通过创新举措,采取分批分步、因地制宜的方式,扎实有序推进农房风貌改造试点,全面推动乡村环境增颜提质。图为三水区云东海大道片区岗北村农房改造后


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三水区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乡村建设。三水将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围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的工作要求,通过创新举措,积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采取分批分步、因地制宜的方式,扎实有序推进农房风貌改造试点,强化农房建设管控,全面推动乡村环境增颜提质。
高位推动 构建高效行动组织架构
“百千万工程”说到底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工程,如何布好高质量发展这盘棋,关键在全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
为确保工作高效推进,三水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主要领导提前部署、提前谋划。结合实际,三水区先行开展三大片区(江根片区、云东海大道片区、北江沿线片区)示范试点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同时,迅速组建城镇建设专班(区住建水务局牵头)、信息化建设专班(区政务和数据局牵头)等专责队伍,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
其中,三水区信息化建设专班以优化审批服务,提升审批效能为着力点,上线农房风貌提升审批支撑系统、农房设计方案图集在线预选专题等专项支撑系统,逐步构建完善“百千万工程”数字化支撑体系;三水区城镇建设专班下设存量农房风貌提升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密切协作配合,有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
“一把手”工程如何将高质量发展“规划图”变为“实景图”,还需有详细的攻坚作战图。为此,三水区出台了一系列行动方案,如《三水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高品质县镇村实施方案》《三水区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行动方案》等,构建了以高品质存量农房风貌提升为核心的1+3方案体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系统指引。
因地制宜 稳步推进存量农房改造
随着一系列工作方案出台,三水区“百千万工程”工作体系更加明晰。综合三水区人文地理、农房分布和发展定位等因素,采取分批分步、因地制宜的方式,确定首批存量农房改造任务为三大片区内主要道路沿线可视范围。三大片区范围涵盖三江汇流处、新型产业聚集区、北江风光带,代表三水特色水文化,展现蓬勃发展新活力。
image.png


改造后的三水区云东海大道片区岗北村农房。


在改造过程中,三水区坚持规划先行、尊重历史、突出特色,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千村一面。根据农房设计中的实际情况,如屋顶类型、建筑层数等,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结构类型制作参考图集,并结合各镇街、各片区发展定位和风貌管控要求,编制了10个类型,每个类型2—3个不同风格的改造对比图。
此外,三水区先后出动100余人次完成三大片区内可视范围农房的现场照片采集和房屋尺寸测量,明确了各镇街的农房改造的标准和要求,完成了整体改造效果图和农房风貌提升改造“一户一策”的编制工作,对三大片区所涉及的待改造农房制定改造方案,基本落实“三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风格、统一外墙色彩)要求,为镇街开展改造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打造具有岭南特色风貌的民居建筑,努力实现从穿“新衣”到提品质。
三水区云东海街道洞溪村的村民们深刻感受到农房风貌改造的红利。洞溪村村民程先生坦言,农房改造申报审批由行政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农房改造后,村子的规划更加整齐有序,乡村风貌持续优化提升,村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工期短,施工快。”“用料好,价格还实惠。”“看起来确实漂亮多了。”改造后村民点赞频频。这得益于农房风貌提升专班牵头加强技术指引,确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后,深入各镇街调研改造情况和需求,到改造一线施工的现场,解决农房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建议和措施,提高农房改造的质量和效率。
要改变,强大的资金支撑是关键。三水区政府投入一点、企业赞助一点、村民负担一点,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撬动社会资金技术力量,发动广大村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房风貌提升改造工作,2023年至2024年底,分别聚焦打造“一镇一示范”、“三大片区”农房风貌提升、“四沿”区域农房风貌提升、典型村房屋外立面提升攻坚行动,对1170栋农房完成外立面提升改造,累计筹集资金支持近2000万(社会帮扶+政府投入),累计超过30家企业参与帮扶,以直接帮扶、投工投劳、以工代赈等多种形式投入农房外立面改造工作。
加强信息化支撑 提升农房风貌审批效能
为确保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三水区全面梳理整合了全区农房管控各相关单位管理职能,形成了新建农房管控“1+N”制度文件体系。其中,“1”为《佛山市三水区农村宅基地建房全流程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统筹各项配套性文件和保障措施;“N”为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出台的管理细则。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明确了职责分工,还聚焦简化了群众办理程序、降低了建房基础性资金支出。
image.png


依托“三水通”平台,开发农房设计方案图集在线预选模块,打造具有岭南特色风貌的民居建筑,努力实现从穿“新衣”到提品质。


在信息化支撑方面,三水区依托政府办公OA管理平台,定制了农房风貌提升审批支撑系统,并梳理优化了业务流程。这一系统全过程贯穿了农房报建、在线审批、工单流转、验收等关键管理过程,为全区镇街、村居开通了审批权限,支撑了跨部门协调联动和材料高效共享。
此外,三水区还依托“三水通”微信小程序平台,开发了农房设计方案图集在线预选模块。这一模块结合岭南特色和村居实际,上线了27份农房风貌改造设计方案。村民可以通过在线预览、在线勾选的方式选择设计方案,不仅减少了工程设计成本和报建时长,还提高了农房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和美乡村
在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工作中,三水区不仅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广泛动员了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凝聚青年人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新增债券项目、全域土地整治等方式,推动了连片示范农房建设。
同时,三水区还上线了社会力量参与公益项目库,开设了成果展示、社会需求、志愿力量栏目。这一平台汇聚发布了各类项目资源,有效吸引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有针对性地向需求流动。通过这一平台,三水区成功募集了项目资金超1863万元,为社会力量对接融入全区“百千万工程”搭建起高速通道,构建起正向反馈闭环。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三水区的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乡村整体风貌,还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未来,三水区将继续深化这一工作,推动乡村环境持续增颜提质,为打造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第二卷

公众号编辑:房山乞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