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新闻

浈江新韶:多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5-01-03

新韶镇,总面积106平方千米,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2.58万,是韶关市浈江区政府所在地,也是当前打造的韶关市莲花新城的核心区。浈江区人文历史厚重,古朴与现代文化交织,传统与科技发展相融合。然而新韶镇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在当前如火如荼推进的“百千万工程”中,新韶镇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三产融合 “龟谷”谱写乡村致富曲


2021年,大陂村成立胜源乌龟专业养殖合作社,积极地带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科学养殖各类品种的乌龟,赚到了“第一桶金”。2022年,大陂村充分发掘和盘活乡村资源优势,推动“庭院经济+食品产业园+新韶龟谷”金龟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陂模式”项目建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产、学、游相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image.png 

新韶镇大陂村充分发掘和盘活乡村资源优势,推动“庭院经济+食品产业园+新韶龟谷”金龟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新韶龟谷”坐落于新韶镇大陂村上升村小组的龟山中,视野开阔,风景迷人,俯瞰韶城美景尽收眼底。“龟谷”项目涵盖乌龟生态养殖示范区、龟产品深加工综合生产区、乌龟研学和科普观赏基地、乌龟健康饮食、亲子团建和露营民宿等功能区,其中乌龟观赏区养殖池1100平方米、多功能会议培训主题展馆600平方米、乌龟科普长廊60米、乌龟水族展厅(半封闭式展厅)150平方米和学生亲子团建广场1800平方米等。当前,养殖观赏乌龟品种达20多个,建设了养殖池1000余个,现有乌龟养殖户超100户,饲养乌龟超52万只,乌龟经济产业价值超2000万元,带动社员每年平均增收5万元。另外,“龟谷”还将产业项目持续延伸扩大到龟苓膏、龟酒等相关养生食品的研发和制作。纯手工熬制的龟苓膏,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深受广大市民群众的喜欢,更远销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上。未来,新韶龟谷将致力于品牌打造,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在农文旅融合方面,亦是成效初显,“新韶龟谷”开园以来,已接待研学团体和游客超5000人次,包括“粤港澳同胞”爱国主题活动、企事业机关团体实地党建主题党日体验活动及各类研学活动等。大陂村乌龟产业现已从原来单一的养殖模式转变成为集“养殖+深加工+科普研学+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三产融合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传承非遗技艺 守护“百年味道”


在新韶镇,古老的酱油酿造技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绽放出新的光彩。隆盛酱园作为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单位,遵循中国古老的发酵方式,历经“春曲、夏酱、秋油”,讲究“日晒夜露”,酿造出口感浓郁醇厚的广式高盐稀态酱油。

 

image.png 

隆盛酱油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兵在晾晒场查看成酱情况

 

隆盛酱油厂始创于清末,迄今已有130余年历史,是韶关酱油酿造中仅存的老字号。隆盛酱园鼎盛于民国时期,当时韶关作为战时省会,各类手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那时,酱园的酱油、醋销往全国多个省份。

笔者初见隆盛酱油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兵时,他正顶着烈日查看晾晒场的酱油缸。酱油要经过选黄豆、煮黄豆、冷却晾干、裹面粉发酵、到晾晒成酱,传统的酱油制作工艺从未改变,这几道工序看似简单但真正要掌握实则不易,其中发酵是关键环节,发酵好不好直接决定酱油的品质。为了进一步提升酱油品质,隆盛酱园还花费多年时间研发创新技法,依据二十四节气酿造出不同香气特色的酱油,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酱园负责人张兵介绍,隆盛酱油技艺传承经历曲折的历史,酱油厂历经沧桑。隆盛酱园采用传统酱油酿造工艺,并结合制茶理念,创出带花果香、豉香等复合香型的酱油。此酿造技艺于2022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几年的筹备,隆盛酱园于2017年复建,并于当年成功复原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省醋行业的“星火计划”酿造技术,其产品“贵妃醋”口感佳,深受消费者喜爱。

 

“酱园现有500余口老缸,其中近300口有过百年历史。”张兵介绍,隆盛酱油酿制技艺在一次次探索中突破,越来越多品类的优质酱油面世,生产需求也进一步扩大。

 

‘百千万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将我们的产品纳入韶关伴手礼,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韶关特色,同时积极举办非遗进校园、开展非遗过大年等活动;另一方面,给我们划了30亩的规划用地,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张兵坦言,今年下半年开工,一年后就可以看到1万口缸同时晒酱的壮观景象。


在非遗传承方面,张兵不仅将手艺传承好,还将基础的酿造方法编纂成册,将非遗技艺传播好。未来,隆盛酱园也将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打造乡村品牌   发展镇域经济


踏入6月,奋战当夏,新韶镇“百千万工程”各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升温”。近日,在浈江区荣翔鸽子养殖场内新一批的乳鸽又出栏了。“从孵化到出栏,大约需要20天,一对种鸽每批次大约可以喂养3~4只乳鸽。现在乳鸽在大湾区可谓是供不应求,接下来我们还要扩大养殖规模。”浈江区荣翔鸽子养殖场负责人苏荣杰介绍。

 

image.png 

浈江区荣翔鸽子养殖场内刚孵化的乳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苏荣杰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养殖乳鸽养殖行业。“我们现在成立了养鸽协会,已经确定农业农村局为行业主管部门,章程等均已确定,目前已经进行申报资料。”苏荣杰介绍。

 

截至2024年6月,新韶镇共有鸽场5家,种鸽有4万对左右,一年能产90万羽乳鸽。预计到2025年,全镇肉鸽生产规模稳步提升,从目前零散养殖发展到面积超200亩的肉鸽产业园,养殖种鸽从目前6万对扩大到60万对,年产乳鸽达到1200万只;肉鸽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

 

乳鸽产业是当前新韶镇“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立足自身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新韶镇积极推进鸽产业发展,让小鸽子孵出大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质赋能。

 

规模化发展、科学化养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韶镇以石山村为试点,流转100多亩土地,为后续乳鸽基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韶镇乳鸽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吸引周边群众入园务工的同时,也通过提供种苗、技术培训、保价回收等方式,助力周边群众零星养鸽,从而带领周边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下一步,新韶镇将继续推动乳鸽产业发展,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在人、地、资金三方面做好充分配合,争取让乳鸽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并由地方特色养殖业带动新韶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王际娣)

 

编辑:木书林

公众号编辑:房山乞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