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新闻

创建“15分钟人民调解服务圈”!广州荔湾这一街道构建调解新格局

2024-08-08

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彩虹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综合网格+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促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相融合,健全“六联”工作机制和矛盾纠纷联合化解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综合网格+人民调解”联动,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今年运行“综合网格+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以来,共组织平安宣传活动13场,排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61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组队伍,建机制,筑牢社会基层治理的“压舱石”

 

彩虹街道认真落实《荔湾区关于推进“综合网格+人民调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街道司法所联合综合事务中心(网格中心)建立“综合网格+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择优选用专职网格员兼职人民调解员,壮大人民调解队伍力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目前,彩虹街辖内11个社区共35个网格,全覆盖落实“综合网格+人民调解”,每个社区均配备2名以上综合素质较强的专职网格员兼任人民调解员,依托综合网格管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将选聘网格员纳入“以案定补”预算,按规定发放调解补贴,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民调解由“让我调”到“我要调”,“以调为主”到“调成为主”的转变。

 

常培训,促提升,提升处理调解业务的“战斗力”

 

街道网格中心联合司法所每1-2月举办一次业务培训班,组织网格员学习相关法律政策、职业道德、调解程序等内容,更新兼职人民调解员知识,提升调解技能,让专职网格员担任兼职调解员时对人民调解工作业务和技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增强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此外,邀请调解经验丰富的律师和专职调解员下沉社区、网格担任法治指导员,组织辖区人民调解员参加线上视频培训、线下培训交流、发放人民调解案例书籍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与网格长、社区调委会主任每季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或业务培训会,切实为专职网格员、兼职调解员“充电赋能”,维护辖区和谐稳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彩虹街高质量发展。

 荔湾1.png

图为专职网格员定期参加兼职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扬优势,提质量,打造矛盾化解处理的“加速器”

 

街道调处中心、网格中心、司法所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做好事先预防,坚持精准排查,形成矛盾纠纷信息互通和每月上报排查化解情况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源头,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及时报告、精准化解,取得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一是依托综合网格员力量,通过日常网格化动态巡查,进格入户全面开展排查,实时了解社区内的矛盾纠纷,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快处置”,将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调解员通过上报的预警预防信息,聚焦物业管理、旧楼加装电梯等涉及各方利益交织、矛盾纠纷潜在性风险点,主动到现场排查矛盾纠纷,快速报告矛盾纠纷信息,确保风险不累积、不升级、不外溢。

 

求实效,解民忧,成为网格居民群众的“服务器”

 

彩虹街辖内多数是自建房、单体楼栋和新物业小区兼管兼治的混合型社区,无物业单体楼栋集聚,社区治理问题日益增多。例如,20243月,彩虹街中兴社区网格员收到社区居民反映,对面楼栋夜间使用的灯光过亮,影响了她和家人夜间的活动和正常休息,给她带来极大的干扰。网格员认真听取居民反映的情况和诉求,并到居民家中实地观察了反映灯光的所在位置后,立即到对面楼宇对应的楼层查看情况。经核查发现,这些灯光是来自对面楼宇的卫生间位置,每逢夜间强光会直射进居民家中,造成灯光污染。所在片区网格员认真听取和记录双方诉求,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后,该位置更换为感应灯,居民不再受到强烈灯光干扰。网格员及时引导和化解矛盾,最终解决了邻里纠纷,避免了矛盾激化、影响扩大。

 

荔湾2.png 专职网格员协调更换感应灯并跟踪进度,及时反馈给居民

 

又如,周门小区里的一位居民投诉楼上装修噪音大。网格员得知情况后,经过反复沟通和协商,两位居民达成了共识,把装修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上午,成功调解处理一起邻里纠纷。网格员用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服务居民,共同努力创建和谐邻里、和谐社区。

 

成为兼职调解员的彩虹街道专职网格员们,他们深入街头巷尾开展矛盾纠纷信息排查,主动就地化解小矛盾,对无法当场解决的及时把矛盾纠纷信息转办至社区、街道调委会调解员,由社区及街道法律顾问移动到网格,现场开展调解,实现矛盾调处“有呼必应”,创建“15分钟人民调解服务圈”。通过实施“综合网格+人民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了大调解工作网络功能,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急事不过夜、难事不上交”,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为建设平安彩虹贡献网格力量。王际娣 荔湾宣

 

来源:荔湾宣

编辑:康晓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