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合成创新 未来已来”——广州合成生物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合成生物论坛在海珠区“广州之窗商务港”举行。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工信局、海珠区相关负责人出席。
成立大会上,广州各高校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等合成生物领域科学家、科研院所,以及态创生物、慕恩生物、暨大美塑、南芯生物、丸美、少和生物等新锐生物科技企业,共同成立广州合成生物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吹响了广州市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发展的号角。合成生物论坛上,与会专家、企业家围绕合成生物学的热点课题和最新发展趋势展开热烈讨论,就广州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建议和看法。
合成生物被认为是引领生物制造变革和生物经济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在战略层面,以合成生物为核心的生物制造正在成为新一轮大国博弈的焦点,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竞争的核心。在区域层面,合成生物是海珠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着力点,是海珠区抢抓新领域、新赛道的突破点。
此次活动,是海珠区贯彻落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相关部署的重要举措。海珠区支持区内企业少和生物牵头成立广州合成生物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旨在搭建起广州乃至华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效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促进合成生物科技成果转化。
据介绍,广州合成生物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已达70余人,成员所属单位覆盖广州市内大部门重点高校及多家研究所、三甲医院、合成生物学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强的地区行业代表性。未来,联盟将继续积极推进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政经产学研五位一体资源联动,不断探索和突破,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为建设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合成生物产学研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广州具备前瞻布局发展合成生物的良好先决条件,当下已建成一批生物技术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实验室,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高校、科研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大、密度高,可满足合成生物发展所需的全领域人才需求;产业体系健全,门类丰富,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产业板块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创新投资活跃,金融体系发展快速,已培育出多家生物技术上市公司。
据了解,海珠区拥有中山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8家高等院校,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10 家三甲医院,琶洲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等22家科研单位,辖内地科研单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合成生物产业的良好基础。
“海珠区将结合‘一区一谷一圈’三大空间布局,从原始创新、产业规划、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发力,推动合成生物等新业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海珠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进一步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海珠区将发挥琶洲实验室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打造环中大、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其次,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海珠区将发挥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科创资源,联合高校、院所突破成果转化的市场断点和利益共享痛点,及时将科创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催生落地更多“靶向”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进一步构筑人才竞争优势。海珠区将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奖补机制,充分整合用好,升级“首席人才服务官”机制,建强“青春合伙人”行动体系,全力创建青年友好型、人才发展友好型城区,吸引集聚更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来源:海珠宣传
编辑: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