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新闻

全市首份!黄埔区推出“生产性服务业8条”

2025-07-28

在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节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率先破题。近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若干举措》(简称“生产性服务业8条”)正式印发实施,成为广州市首份聚焦两业深度融合的专项政策。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文件,锚定203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总量突破3500亿的目标,系统规划八大融合路径,以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与精准务实的产业布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端化跃升注入强劲动能。


破解“制造业单兵突进”


站在坚实的经济高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产业转型之痛却异常清晰。2024年,该区生产性服务业营收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增加值总额迈上千亿台阶,展露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服务业结构仍存隐忧——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足60%,对制造业的支撑力亟待提升。这种“制造业单兵突进”的状态,制约着“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痛点即是发力点。“生产性服务业8条”以破竹之势切入结构性梗阻,精准补足广州开发区、黄埔区“1+15+5”政策体系的服务业板块,明确提出三大核心目标:到2028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65%以上;培育100家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打造5-10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这不仅是数量级的提升,更是发展范式的重构——推动“传统制造”从规模化生产向服务化增值跃迁,实现“以产促服、以服强产”的良性循环。


政策出台的背后,是对国家战略的深度呼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关键窗口期,黄埔区此次政策突围,既是对“制造业立市”根基的加固,更是对“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的前瞻布局。


image.png


八大行动构筑全链条赋能体系


“研发+”“检测认证+”“设计+”等八大行动构成政策核心骨架。每条举措直指产业痛点,以“真金白银+精准服务”覆盖制造业全生命周期。


“研发+”行动推动科技研发服务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政策重点支持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创新平台联合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同时大力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技术经纪等新业态,推动形成覆盖技术创新到研发转化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数据显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近三年研发服务企业数量激增40%,营收增长110.4%。


检测认证领域则大力实施“检测认证+”行动。作为全国四大检验检测认证集聚区之一,黄埔区坐拥超200家相关企业、年营收超200亿元。政策通过“检测认证+”行动,鼓励机构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领域拓展,对获评“首台套”检测评审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每新获一项境外认证资质奖励50万元。


工业设计是驱动产业变革、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设计+”行动对工业设计业务年营收首次超2000万元且服务5家以上工业企业的,分档给予最高150万元扶持,激活了汽车、智能家居垂直领域企业提升工业设计能力。目前黄埔区已集聚4个国家级、38个省级和56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政策催化下,更多“黄埔设计”将赋能“湾区智造”。


政策工具箱更覆盖全产业链:“平台+”行动培育产业互联网平台、个性化定制平台等新业态,鼓励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解决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标杆平台或示范企业提供最高30万元扶持;“专业+”行动对成长性高的优质企业铺设更长“跑道”,最高给予500万元扶持;“知识产权+”行动推出千万级服务券,企业维权胜诉最高获100万元支持;“物流+”行动对当年入选全国物流50强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政策有效期内遴选5个改造示范标杆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扶持;“环保+”行动培育碳核算、碳认证、ESG咨询等专业机构,引导企业转型绿色解决方案供应商。


三大保障构筑“热带雨林”产业生态


政策生命力在于实施。为确保政策生命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创新构建三大保障机制,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让融合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引育”并重激发主体活力。政策瞄准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龙头,对新投资建设的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一次性扶持。同时打通双向融合路径:鼓励制造业企业分设服务板块,实现“制造服务化”;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反向向制造业延伸,推动“服务制造化”。


“园区”集聚优化空间载体。围绕八大领域规划的5-10个省级集聚区,正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政策支持园区运营方参与园区共建,对部分入驻企业提供免租低租“大礼包”,园区运营方可获最高100万元扶持。而对龙头企业的用地需求,政策明确“降低门槛、优先保障”,为产业扩张扫除后顾之忧。


场景创新破解供需矛盾。“没活没客户”的服务业与“没钱没兴趣”的制造业如何对接?政策与“新质生产力30条”等新出台纲领性政策协同发力、错位扶持,支持企业建设用户体验中心、展示中心、示范产线等,重点打造面向生产需求的工业应用场景和面向消费需求的生活应用场景。


生态构建更延伸至要素支撑,支持企业参与省“产业带+跨境电商”试点;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新业态;支持商会联盟开展产业对接会,支持制造业龙头开放上下游产业资源。


来源:黄埔宣

编辑:木书林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