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人民医院紧抓“双百行动”机遇,积极与中山大学紧密协作,将前沿科研与县域医疗需求深度融合,深入推动技术突破与专科建设齐头并进。
该院骨科在医院的支持下,与中大联合培养博士后,加速打造县域骨科新高地,吹响向干细胞治疗新赛道进军的号角,召开“干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行方案”开题报告会,向被称为“不死癌症”的强直性脊柱炎发起了挑战,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医疗服务。
“外引内培”打造人才高地
此次开题的博士后由高州市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联合培养,合作导师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项鹏和该院党委专职副书记、骨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黄春明。高端人才下沉基层,与本土专家开展协作,正是“双百行动”政策落地的缩影。

省二级创伤中心现场评审现场
在吸引众多高端医疗专家下沉的同时,医院也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着力于打造好自身的“梧桐树”,坚持常态化联合高校与企业的顶尖力量,充分发挥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叠加优势,让想干事的人有公平的竞技平台和学术平台,形成“外引内培”“一借一长”的双向人才发展模式。该院还提供专有住房,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2020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牟青春入职时,住房紧张。该院党委专职副书记黄春明主动让出自家住房、车库,保障高端人才顺利入职高州。
多措并举,医院已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如今,该院已形成由博士31人、硕士197人、高级职称640人,柔性引进特聘专家66人次组成的“硬核团队”,成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后盾。
依托自身扎实的人才基础,乘借“双百行动”政策的东风,高州市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高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挂牌设立了8个专家工作室(站),与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共3所高校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共引育博士后21人,当前在站博士后12人,已出站9人。黄春明作为该院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之一,带教7名博士后,其中4名已经顺利出站。
来自海南文昌的73岁符伯,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双下肢痹痛二十多年,跨海来到高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李小川博士团队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为他成功实施了精准手术。李小川博士是医院培养的本土人才代表之一,曾赴哈佛医学院进修。回国后,他在院领导支持下积极开展科研与技术创新,已发表18篇SCI论文,影响因子逾80。
人才驱动技术,技术反哺临床。高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已发展成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并细分为脊柱外科、关节骨病外科、创伤与手足显微外科三个亚专科,实现专病专治;成立数字医学与3D打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3D打印中心),为解决临床难题提供精准化的“定制服务”;成立创伤中心,并于2023年12月高分通过现场评审,成为唯一获授广东省二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的县级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
创伤救治足不出县
一名81岁的男性患者遭遇车祸致全身多处疼痛,出血并陷入昏迷。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120救护车迅速出动将其接回,立即启动创伤中心绿色通道。仅用22分钟完成各项CT检查,12分钟完成术前准备,随后由创伤与手足显微外科团队接力行急诊外科手术。从伤者进入急诊到手术切皮时间只用了53分钟(质量控制指标值为60分钟),为抢救患者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专家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手术
创伤一旦发生,时间就是生命。伤者能否就近获得及时、有效的高水平医疗救治是降低伤残率、死亡率的关键。如何为县域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创伤救治?高州市人民医院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2022年,广东省卫健委发布《广东省创伤中心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文件。同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正式出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急救-护心-强肾-壮肺-促健”五大专病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将创伤中心建设作为关键目标之一,成立了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由黄春明担任主任委员,林万里副院长任副主任委员。
对标省级标准,创伤中心通过体系化推动和制度化落实,打造高水平区域创伤医疗服务平台,逐步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监护”为模式的现代急诊创伤医疗体系,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信息互联互通,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上车即入院”的绿色通道,有效缩短抢救半径、等候时间和运转效率;在急诊科设立创伤中心病区,成立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优化流程环节,逐步完善制度,提高救治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该院创伤中心在广东省创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余斌带领的现场评审中,获得专家组一致认可,成功获评广东省二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
作为区域二级创伤中心,高州市人民医院自觉担当起区域急危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责任,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与辐射作用,为周边地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接收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助力提高周边市县的三级和四级创伤中心救治能力。该院还努力整合院前医疗资源,共享CT、磁共振等大型检查设备,夯实乡镇创伤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全线打通区域创伤救治的生命线。
如今,高州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掌握的创伤救治核心技术占比达98.7%,可开展的严重创伤病种多达86.7%,2024年共计救治创伤患者逾2000人次,严重创伤患者300余人次,实现了县域群众“足不出县”即可享受高质量创伤救治服务的目标。
3D打印让治疗更精准
在膝关节置换领域,胫骨近端巨大骨缺损的重建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难题。传统非个性化假体难以匹配形态各异的骨缺损,不仅手术操作复杂,还需进一步截骨修整剩余骨质,导致术后假体生存率低、患者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满意度不尽如人意。然而,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困境迎来了新曙光。

脊柱侧弯术前3d打印建模
65岁的许奶奶就是受益者之一。她因右膝创伤性膝关节炎合并胫骨平台骨缺损,在高州市人民医院3D打印中心及关节骨病外科的协作下,精准地完成胫骨平台骨缺损修复和膝关节置换手术。
2020年,高州市人民医院3D打印中心正式成立,并成为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临床基地。自成立以来,中心紧密依托南方医科大学黄文华教授团队的强大科研力量,以解决临床难题为导向,重点开展心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修复重建、口腔数字化正畸、颌面整形以及肺部肿瘤等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推动精准化、定制化的临床成果惠及县域群众。如今,“3D打印+精准医疗”模式已在高州“生根发芽”,累计为335名患者提供了“三维立体”的精准医学治疗方案。
在临床与科研并重的理念下,3D打印中心在主要负责人黄春明的带领下,全团队组员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截至目前,中心已成功申报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2项、茂名市科技专项资金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9篇,并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硕果累累。
骨科的发展是高州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双百行动”在高州的深入推进,医院将继续以人才为支撑,推动技术创新,加速专科建设,打造专病中心,为县域群众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通讯员 高集智)
来源:高医宣
编辑:木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