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千万工程

韶关:突出“五个坚持”,全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

2025-03-07

漫步在韶关的村居小巷,目之所及,皆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绿意。公园绿地如星罗棋布般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四小园”更是如诗如画地镶嵌在房前屋后,仿佛每一处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生态之美。

自2024年以来,韶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把绿美乡村建设摆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突出位置来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乡村绿化良好势头。目前,韶关市99个镇(街)1228个行政村(含部分社区)提前完成县镇村绿化年度建设任务,超额植树134万株、排名全省前列;以典型镇村为重要节点,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59个高速出入口和21条国省道干线公路的绿化品质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开启绿美乡村建设新篇章
韶关市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乡村绿化良好势头。
四级书记齐抓共管,是韶关市绿美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市县镇村四级书记均担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组建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工作专班,实行实体化运作。他们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还亲自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参与“五边”“四旁”绿化建设,持续掀起绿美乡村建设的热潮。领导干部包点分片抓,也是韶关市的一大创新。通过出台实施《市县镇领导干部包抓乡村绿化工作方案》,建立“市级领导干部抓县和典型镇、县级领导干部抓镇和典型村、乡镇干部抓村”的制度,推动各级党政机关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协调解决乡村绿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image.png
翁源县新江镇蛇子朱村  图黎丽园
此外,韶关市还通过“打擂比武”的方式,加强指挥调度,建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机制,激励各地在绿美乡村建设中比学赶超、奋勇争先。这一系列系统性的措施,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还有效推动了绿美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坚持常态长效,打造绿美乡村的“韶关模式”
在绿美乡村建设中,韶关市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科学种植。韶关市编制了详细的图表指引,逐村编制“一图一表一说明”,即村绿化实施示意图、绿化树种明细表、绿化情况说明。同时,还印发了《韶关市乡村绿美建设指引》《韶关市乡村绿化美化手册》《韶关市乡村绿化技术工作手册(试行)》等资料,以图文并茂、案例分析的形式指导镇村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引导村民把“四旁”“五边”作为重点,多种具有观叶、观花、采果、品香等效果的乡土(珍贵)阔叶树种,累计发放《乡村绿化工作导图》《韶关市乡村绿美建设指引》等资料7万余册。
韶关市还充分利用专家技术团队的力量,从市、县两级农业、林业、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对绿化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意见;采取“课堂授课+现场教学”的形式,对县级工作专班、专家技术团队、乡镇分管领导、村党组织书记等展开近12.3万人次的全面培训,确保绿化工作科学且有序地推进。
在苗木培育方面,韶关市也下足了功夫。韶关组织摸底全市苗木需求和储备,统筹全市的苗圃和林木良种基地,不断创优培育技术,提供更多优质苗木。这不仅满足了绿美乡村建设的需求,还推动了韶关市成为苗木大市。 
缔造绿美乡村离不开打造典型示范。韶关市以首批“百千万工程”10个典型镇、60个典型村为重点,优先推动基础条件好、党组织战斗力强、群众支持的镇村组户,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打造绿美示范点。如, 广东省典型村乐昌市北乡镇东红村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条绿化美化示范路、一片绿美东红示范带、三处绿美生态主题林,形成具有村域特色的“微森林”;广东省典型村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村内卫生死角、杂物垃圾乱堆乱放等进行彻底清理,腾出绿化空间,通过阳台植绿、庭院绿化等方式开展立体绿化,新建“四小园”和美丽庭院105个;围绕典型镇村高品质打造干线公路绿美景观廊带,推动仁新高速公路、国道G220线始兴段和省道S250线乳源桂头段先行创建省级绿美公路。
坚持发动群众,共绘绿美乡村的壮丽画卷
绿美乡村建设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韶关市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乡村绿化“十个一”工作指引》、发放倡议书、组建乡村绿化党员先锋队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绿美乡村建设。
在植树方面,韶关5.48万名农村党员在乡村绿化中发挥“五带头”作用,以“党建红”引领“乡村绿”。同时,当地还深入开展全民植树公益行动,通过捐资捐物、认种认养等方式,引导全市党员、爱心企业、外出乡贤、创业青年、广大村民等积极参与绿美乡村建设。目前,已发动韶关全市干部群众超200万人次参与,募捐7040万元,营造了“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
此外,韶关市还注重打造主题林,将绿化工作融入移风易俗和群众日常生活中。他们引导群众在子女出生、升学、嫁娶、乔迁新居、个人创业、企业投产等节点植树留念,积极赋予植树造林文化内涵。如今,韶关市已建成了“巾帼林”“同心林”“亲情林”“喜事林”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林,为绿美乡村建设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
坚持常态长效,确保绿美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绿美乡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韶关市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建设绿美乡村过程中十分注重建立健全的管护机制,确保绿美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image.png
仁化县大桥镇大桥村  图杨亦武
韶关市坚持“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在镇级制定镇区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方案,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在村级建立巡查管护常态化机制,将参与乡村绿化工作情况列入村规民约、村民积分制兑换内容,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同时,韶关市还完善管护网格,依托农村三级党建网格,发动村“两委”干部、党员、护林员、志愿者充实网格力量,划定乡村绿化管护片区,建立责任包保机制,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个人。此外,他们还加强技术指导,为每个村(涉农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家或技术人员“点对点”指导联系,帮助提升绿化管护的科学性、有效性。
坚持有效转化,将绿美资源变为美丽经济
绿美乡村建设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韶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挖掘镇村绿化美化中蕴含的价值,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的发展步伐。
他们大力发展“绿美+特色农业”项目,重点发展竹子、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如今,韶关市2024年前三季度林业总产值已达到155.7亿元,同比增长9.31%。其中,长坝沙田柚在2023年首次出口欧盟,韶关乐昌市的黄金柰李也成功打入欧盟市场,一盒2斤装8颗的黄金柰李卖到24.39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90元)。
image.png
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新丰云天海森林康养基地
韶关市还大力发展“绿美+文旅”项目,引导镇村将绿美资源与农旅、民俗美食等资源相结合,打造文旅产业链。如今,韶关市的绿美乡村已成为游客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他们还大力发展“绿美+康养”项目,新增、提升公园绿地4万平方米,建成多个森林乡村、绿美古树(红色)乡村和省级森林城镇,开发森林康养线路3条,认定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含试点)21个,数量居全省前列。
绿美乡村建设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提升了乡村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展望未来,韶关市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深入推进绿美乡村建设,为打造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贡献更多的韶关力量。
(韶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韶关市委组织部对本文亦有贡献)

该案例入选了最新出版的《“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第二卷。该书由谭海清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

公众号编辑:房山乞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