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甜美果海”示范带途经根子镇、分界镇、长坡镇、深镇镇,曾获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光荣称号。
2023年以来,茂名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围绕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举全市之力抓实“百千万工程”,推动全市力量聚起来、产业兴起来、城乡旺起来、环境美起来、发展好起来。
激活“土特产”,链式思维强产业
作为广东省首个农业总产值超千亿且连续4年超千亿的地级市,茂名以做强“土特产”作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出新出彩的主要抓手之一。在“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被激活汇聚,竞标争先风气蔚然成风,为茂名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强大支撑和动力来源。
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以荔枝为“头部”农产品,围绕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罗非鱼、高凉菜等茂名独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着力强链延链补链,在优化品种结构、冷链保鲜、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电商培育、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推动“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已打造了荔枝、化橘红、罗非鱼等百亿产业集群,推动农业“大”而更“强”,实现特色产业集聚成势、全链发展、高质高效。

高州市与华南理工大学在分界镇建设首个以“数据驱动、信息赋能”为主题的线下智慧乡村数字体验展厅。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茂名系统性谋划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之路。抓制造业“五链共建”,依托茂名石化、零碳产业园、欣旺达电白基地、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华南钛谷五大链主,新引进超亿元项目53个,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东华能源(茂名)项目一期一阶段3套装置建成投产,欣旺达汽车电子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正加快二期建设;“湾区研发+茂名制造”模式成功落地,研发在深圳、制造在茂名的清荷新材料项目建成试产。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新项目加快布局。抓产业协作补链强链,茂名主平台成为全省5个重点建设的主平台之一,佛茂合作园建成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申菱环境、中财管道、佛山照明、国星光电等优质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超56亿元,县域经济的产业版图进一步拓展。抓特色产业全链发展,做强6个国家级、19个省级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全产业链做好“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土特产文章,总产值527亿元,带动约60万人就业增收。打造了具有茂名属性、代表诚信品质的“信”字号公用品牌。3个县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省前20,4个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
“木桶思维”补功能,推动城镇强起来、人气旺起来。聚焦“吸引人”和“留住人”两大主题,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城镇吸引力、承载力。办好教育,与省内知名院校合作共建的华师砺儒高中、省实茂名学校等4 所高中落成开学,新建扩建中小学校40所,新增学位2万多个。建强医院,中山六院粤西医院建成投用,争创粤西及桂东中心医院;中山大学与高州结对共建获阶段性成果—高州人民医院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干细胞临床研究“双备案”县级医院。2023年,全市县域住院率92.6%。搞活商圈,化州、茂南万达广场建成开业、成为消费新爆点;独具县域特色的6个示范墟开墟迎客、“墟经济”火出圈,窦州墟开业至今客流量超400万人次,乡镇夜市带动消费新场景、城镇“烟火气”,聚人聚商聚产效应持续激发。集聚人口,2023年,茂名城镇化率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高州城区近三年商品房销售中,农民购房占66%,城区新增落户7万人。
“群众思维”优环境,推动风貌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坚持新时代群众路线,做好垃圾污水处理、环境整治、风貌管控提升三篇文章。坚持“圩”有“圩”的味道、“村”有“村”的乡愁、“房”有“房”的风格,创新农房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完成农房微改造10万多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6%,“美丽宜居村”超过70%,城乡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精心绘制绿美茂名“一张图”,发动群众开展“四旁”“五边”乡村绿化植绿55万多株,绿的就是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县7镇59村”入选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1镇2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打造6个示范带、14条示范线路和120个示范点位。培育了柏桥村、双合村等共富先行村,建成乡村微工厂190个,帮助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2年的1.53缩小为1.48。
“解题思维”谋改革,推动要素畅起来、发展活起来。把改革创新作为“百千万工程”鲜明底色,多项改革经验被中央、省推介或入选典型案例。打造“小切口”改革品牌,在2023年谋划17项小切口改革基础上,再谋划9项改革,激发了多个领域“切口小见效快、一项改革解一道难题”的小快灵效应,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等5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层面推介,“一四五”工作法、农房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等被纳入省“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2项改革案例入选全省2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高州获批创建全省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空间布局无序化等“四化”问题。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装置区
全市“一盘棋”,系统思维抓协同
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茂名高州紧紧围绕县城龙头,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聚焦产城融合,以产业兴城。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高州在城区周边预留工业用地建设工业园区。划定5364亩土地纳入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高州片区)建设范围,顺利承接中财管道、申菱环境、佛山照明、国星光电等重大产业转移项目15个。突出抓好城区周边的城东、蒲康、金山等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征地扩容、用地盘整和标准厂房建设,引进优质企业落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留住城区居住人口、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来。
构建“党委管总、指挥部主战、专班主建、全市一盘棋”指挥体系,茂名市委常委会坚持每周听取一个镇街工作汇报,建立市委约谈镇街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动起来、干起来,较好承办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次现场会。统筹用好省纵向组团帮扶,佛山、珠海横向对口帮扶,“双百行动”以及重点建筑业央企助力等帮扶力量。抢抓佛茂协作机遇,茂名100个村与佛山100个村、100家企业“村企共建、村村结对”,帮扶项目226个。173家建筑企业与86个乡镇结对帮扶,合作项目150个。50个乡镇与中建集团、中交集团等重点建筑业央企结对,共建项目145个。创新开展“百会帮百镇”,143家商协会与112个镇街结对,帮扶项目285个。
接下来,茂名市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茂名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再出发。一是“点线面”梯次推进,典型县镇村、示范墟、示范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快由“点上出彩”向“线上贯通、面上铺开”拓展。二是“县镇村”协同融合,做强县级“承载点”,建好镇级“联结点”,做活村级“资源点”,建设产业兴旺、美美与共的新城乡。三是“省市校”借势借力,推动“双百行动”、佛茂协作成果向纵深拓展。四是“小切口”精准改革,激发活跃的创造。五是“城镇化”能级跃升,加快“茂名新城”成形成势,带动城市精明增长、县域振兴,推动茂名“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佛茂指挥部2023年6月9日进驻茂名,佛山茂名携手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打造产业有序转移“佛茂样本”。图/梁伟镇
跑出“加速度”,因地制宜促发展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茂名的乡村大地,正悄然间发生着巨大变化。
茂名滨海新区充分挖掘“海洋优势”,推动海洋文化、海洋旅游、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跑出滨海“加速度”。高规格办好“冼夫人号”首航归来仪式、癸卯年(2023年)纪念冼夫人诞辰活动、茂名马拉松赛事保障工作和开渔节等系列重点文化工作,同时传承开展“龙腾盛世 共贺新春”送福送春联活动、“高凉曲韵”戏曲进乡村、“送文艺进校园”等逾20场文化惠民活动,受众达3万余人次,群众反映热烈。推动文旅项目有序健康发展,加快推动星级酒店评定、推动民宿高水平发展,丰富新区旅游业态。引导放鸡岛景区加快招商引资,推动解决冼太故里景区发展面临制约问题,活化冼太文化,推动冼太故里景区、浪漫海岸景区申报国家5A级景区。
高新区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村企结对项目,持续深化“组织建设联抓、党员干部联动、党建活动联办、发展项目联推”的“四联”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资金帮扶、走访慰问、爱心助学等形式对村开展帮扶,鼓励各村利用自身劳动力、种植业发展等优势支持企业生产发展。
2024年来,高州市坚持问题导向,深度结合各镇村培育创建工作实际,聚焦组织领导、培育创建、督查指导等方面,推动构建集成式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改革“组合拳”作用,加压加力、提速提效,推动典型镇、典型村培育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建立上下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市直单位党组织助力“百千万工程”“五个一”活动,每周五组织干部职工到结对镇村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深入推进纵横向帮扶协作,充分发挥智力支撑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镇村建设,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明确推进“村村结对、村企共建”、推进“百会帮百镇”和“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质升级行动,推进实施乡贤“反哺家乡”六大行动,实施建筑业提升行动、工会消费帮扶、各方社会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等具体工作。
信宜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围绕县域这个关键,着眼增强县城承载能力,以玉都新城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已编制并落实粤西首个县域城市设计《信宜市玉都新区城市设计》,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形成北部山水居、中部现代城、南部活力湾三大功能片区,构建了“青山在城、绿美水廊、现代活力、人间烟火”的城市特色,高质量建设生态发展区的现代活力之城。
化州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加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诸如新安镇新塘村、笪桥镇柑村、南盛街道平垌村等美丽宜居村点位。积极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特色品牌,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踊跃申报认定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
该案例入选了最新出版的《“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第二卷。该书由谭海清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来源:《“百千万工程”广东实践》
编辑:木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