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发展历史

中国智库


(一)发展阶段


从中国智库的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前后是中国智库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后一阶段智库的发展平稳,近些年来又有不少新的智库开始建立。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智库报告》将中国的智库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智库体系初步建立(1977-1987)


特点:政府研究机构和社科院系统蓬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大幕徐徐拉开,面向体制改革与外交事业发展的政策咨询需求日益迫切,党政军智库和社科院智库得到了(恢复性)迅速发展,出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批智库。


第二个阶段——智库体系多元发展(1988-1993)


特点:民间智库逐渐兴起。


改革开放的发展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走出国家机关和政策研究机构,组建了中国第一批民间智库。


第三个阶段:智库体系的基本形成(1994-2002)


特点:大学智库的兴起。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大批大学智库建立起来,智库逐步走向多元化时代。


第四阶段——智库体系的转型发展(2003-2012)


特点:地方社科院逐步明确定位,发展智库。


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带动了中国智库的创新与转型,最突出的表现是,地方社科院明确定位转型智库。


第五阶段——智库体系创新发展(2013至今)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创新发展阶段。



(二)标志性事件


-1982年建立的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所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智库创立奠定了基础。


-1984年9月3日-10日,在浙江莫干山举办了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史称“莫干山会议”(民间发起)。莫干山会议为“思想碰撞”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场景,也为后来的智库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6年《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首次提出要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标志着中国知识界与政策咨询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知识分子走出国家机关和政策研究部门,组建了中国第一批民间智库,标志着智库主体多元化、市场化格局开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校智库蓬勃兴起,标志着中国智库体系多元化时代的到来。


-21世纪至今,我国从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层面创造智库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中国智库进入了战略发展的机遇期。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鼓励社会科学界发挥思想库的作用,把对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视,提高到了决策咨询制度建设的层面。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将发展思想库(智库)纳入决策咨询制度化建设的范畴。同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高质量智库在国家决策制定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智库建设的“22字方针”,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公开文件中首次出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表述。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25家智库机构进入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高端智库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来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国智库报告(2018-2020)(唐涛等 著)


世界智库


(一)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呼吁要保持与政治辩论的距离,不主张直接参与政治,追求客观独立的研究,带有理想主义成分。


第二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


政府成为很多智库在资金来源上的直接赞助者,这一点充分反映了政府为解决自身决策问题不断介入智库研究的普遍趋势


这一阶段智库的客观性和专家价值都受到了质疑。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保守型的智库开始大量出现。此阶段的智库将政策研究和营销技术结合起来,致力于向政策制定者灌输智库的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各智库之间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区域性智库不断出现。各国智库的内部交流不断加强。


来源:世界视野下的中国智库建设(王科 著)



Copyright © 2024 - 新时期县域建设研究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117525号
首页  |   关于中心  |   新闻中心  |   县域服务  |   案例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扫码关注公众号